宾丹
即今印度尼西亚之宾坦岛。《元史·英宗本纪》: 至治三年 (1323) 二月,“天寿节,宾丹、爪哇等国遣使来贡”。
即今印度尼西亚之宾坦岛。《元史·英宗本纪》: 至治三年 (1323) 二月,“天寿节,宾丹、爪哇等国遣使来贡”。
又称样备诏。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及漾濞彝族自治县。开元中为南诏所并。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安居县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大业初改为荆台县。
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352) 置,治所在长陵城 (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迁治池阳县 (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属雍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礼泉县地。
元末农民战争期间,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改池州路为九华府,治所在贵池县(今安徽贵池市)。寻改为池州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池州路置,治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辖境约当今安徽
宋置,在今陕西志丹县东四十里。元废。
唐仪凤二年(677)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地。先天二年(713)改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为都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纳州。北宋后废。唐羁縻州。
①西周郑国都城。即今陕西华县。《史记·郑世家》: 郑桓公友 “初封于郑”。《索隐》: “郑,县名,属京兆。秦武公十一年 ‘初县杜、郑’ 是也。又《系本》 云: ‘桓公居棫林,徙拾。’ 宋忠云: ‘棫林
即今贵州锦屏县北亮江村。《清一统志·黎平府》 “秀洞铺” 条下: 又有 “亮江铺” 等皆戍守处。
即今浙江武义县北武义江东岸之范村。《方舆纪要》卷93金华府武义县:小坑口隘“在县北四十里。从小径可达府城”。
当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境。《方舆纪要》卷18大宁卫:小山泉“在庆州西境。永乐中,遣将北征,闻元祖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遂由大宁庆州兼道而进,次游魂南,道无水,军士渴甚,路旁小山忽涌四泉,士马得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