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寿昌县

寿昌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昌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二里古城山村。南朝梁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省。唐永昌元年(689)复置,属睦州。载初元年(690)又省。神龙元年(705)再置,徙治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六里寿昌镇,寻迁治白艾里(今建德市西南二十二里桂村),后还治今寿昌镇。北宋宣和三年(1121)属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58年撤销,并入建德县。

②南朝宋改寿良县置,寄治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魏改为寿张县。

③唐武德二年(619)置,属沙州。治所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元和志》卷40寿昌县:“因县南寿昌泽为名。”后废。

④1913年改武昌县置,属湖北鄂东道。治所即今湖北鄂州市。1914年改名鄂城县。


(1)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析敦煌县置,治汉龙勒故城(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南湖附近)。因县南寿昌泽为名。永徽元年(650年)废。乾封二年(667年)复置。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废。后复置。属沙州。西有阳关,西北有玉门关。建中二年(781年)地入吐蕃。大中二年(848年)为张义潮所取,后属曹氏。约五代、宋初废。敦煌石室有晋天福十年(945年)写本《寿昌县地境》。(2)古旧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新昌县改名,治今浙江省建德市西南大同镇西。属吴郡。南朝梁属新安郡。隋废。唐永昌元年(689年)复分雉山县置,寻废。神龙元年(705年)又置,治今建德市西南寿昌镇,属睦州。南宋咸淳后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1958年并入建德县。(3)旧县名。(1)1913年改武昌县置。以宋曾于此设寿昌军得名。治今湖北省鄂州市城区。又因与浙江省寿昌县重复,1914年更名鄂城县。(2)湘鄂赣根据地设。1935年由湖北省崇阳县东南山区析置,治金塘镇。1936年撤销。


猜你喜欢

  • 桐冈岭

    在今福建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7延平府沙县: 桐冈岭 “在县东南十五里,上多梧桐”,故名。

  • 前塘河

    在今浙江鄞县东。源自今浙江奉化市东与鄞县交界处,北流经鄞县横溪、云龙等镇,于宁波市城区注入甬江。《清史稿·地理志》 宁波府鄞县:“其东前塘河,三源汇于横溪,出横石桥,会中塘、北塘河,径和安桥,为三河总

  • 葫芦峡城

    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南清水河东。《明史·地理志》 固原州: “北有镇戎守御千户所,成化十二年以葫芦峡城置。”

  • 陡门墟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北陡镇。为海防要地。清有炮台,设把总驻守。

  • 马鞍山

    ①又名戒坛山。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西山支脉,其山麓有戒坛寺。《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马鞍山“在房山县北六十里,以形似名。上有庞涓洞”。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5邢台县:“马鞍山在府西

  • 曲阳侯国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南。东汉改为西曲阳县。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寿县东北。东汉改为西曲阳县。

  • 高峰砦

    北宋置,在今广西南丹县东南高峰坳 (新州)。大观四年 (1110) 于此置观州,绍兴四年(1134) 废观州为高峰砦。

  • 胡公堰

    在今贵州都匀市北一里。《方舆纪要》 卷121都匀府: 胡公堰 “明初指挥胡纲所筑。城西之田,赖以灌溉”。

  • 三樟树市

    即今湖南衡东县北六十五里三樟乡驻地三樟市。旧属衡山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衡山县图:县东北有三樟树市。

  • 古西岩口隘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北。旧为瑶族出没处。《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隆庆六年(1572)“官兵分道进讨,三峒兵克古西岩口、木鱼、青靛诸巢”。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北,为明时瑶族出没处。隆庆六年(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