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改古丈坪厅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即今湖南古丈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西北部、沅水支流酉水以南。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1286 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4镇、11乡。县人民政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3泾阳县:丰利渠“宋熙宁七年殿中丞侯可议自仲山旁凿石渠,引泾水东南与小师泉会,下流合白渠,不果。大观四年渠成,疏泾水入渠,民赖其利,因赐名曰丰利”。
一名破孤堡。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里破虎堡村。《清一统志 ·朔平府》: 破虎堡 “东至边墙二里,北至边墙三百步。明嘉靖二十三年 (1544)筑,周二里”。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北河崖头村西。齐景公,名杵臼,系姜齐第二十五代国君。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论语·季氏篇》 记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南十里永和大寨。旧为永和部落头人驻地。“永和”为佤语永绕的变音,“永”为寨,“绕”为森林,意即森林寨。
亦作库陇勒。即今新疆库尔勒市。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库车:库尔勒台“六十里至哈尔阿满台”。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库陇勒,“回语,观望也。地形轩敞。可供眺览,故名。旧对音为库尔勒”。
一名威风山。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四十里。清乾隆《广元县志》:飞仙岭“三面环江,峭壁千仞。上有观名飞仙观,一面与前山相接,其间起一阁,名飞仙阁。为径行大路,亦栈道中之险要”。
在今江西修水县西。《清一统志·南昌府一》:东津水“在义宁州西一百十里。源出东津山……东流入修水”。
即今广东揭西县东棉湖镇。原属揭阳县,明置巡司于此。清时有县丞驻此。即今广东省揭西县东棉湖镇。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湖口巡检司。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揭阳县县丞驻此。
今河北拒马河支河。自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经今河北涿州市、固安、高碑店等地入白沟河。《水经·巨马水注》: 督亢沟水 “上承涞水于涞谷,引之则长津委注,遏之则微川辍流,水德含和,变通在我,东南流径逎县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