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隆
即今台湾台北县北三芝乡驻地。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亚于基隆,遂有此名。
本台湾土著番社名。又作埔头。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三芝乡。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亚于基隆,遂有此称。
即今台湾台北县北三芝乡驻地。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亚于基隆,遂有此名。
本台湾土著番社名。又作埔头。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三芝乡。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亚于基隆,遂有此称。
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北徐家渡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4: 上高县有徐家渡。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二里。《清一统志· 颍州府一》 “相让台” 引 《楚史拾遗》 云:“楚庄王立层台于寝邱,谏而死者七十二人,最后纳寝人诸御之言,解层台,罢民役,名其台曰相让。”
又作黄。战国魏邑。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史记·魏世家》:“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即此。《战国策·宋卫策》 有《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章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翼州有祚鼎城。
即今浙江衢县东北四十里杜泽镇。清于此有汛。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北部。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口 7900。唐贤相杜如晦后代居此,初名杜宅,后易名杜泽。1945年置镇,1957年改为乡,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古邑名。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
在今江西波阳县城西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鄱阳县:芝山驿“在府城西南。元置。明初因之。相近有鄱阳递运所,后以驿兼领”。《清一统志·饶州府二》:芝山驿“在鄱阳县西南月波门外。元置,曰鄱江驿,又名鄱阳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1: 瑞屏山 “连峰耸拔,秀若列屏”。
元上罗计长官司、明上罗计堡。即今四川珙县南上罗镇。清乾隆《珙县志》卷1:上罗乡“南及西南,有上罗计旧场”。
一名冰玉山。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9罗城县:冰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其上高寒,四时常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