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临沅山。在今广东曲江县北。《水经·清水注》: “林水出县东北洹山。王韶之 《始兴记》 曰:林水源里有石室。”
1937年伪满置,为牡丹江省公署驻地。治所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43年10月后为东满总省公署所在地。1945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简称牡。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东邻俄罗斯。面积4.1万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珠江北岸。《新唐书·地理志》: 南海县有紫石戍。《元和志》 卷34南海县:紫石戍 “在县东七十里”。
亦作挑河头。即今河北廊坊市南五十二里调和头乡。清乾隆 《东安县志》 卷2乡镇市集: 挑河头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东安县图: 南有调河头镇。
西晋永嘉末置,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城。北魏属永安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平寇县。古县名。西晋永嘉年间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属新兴郡。北魏初属永安郡,后废。《魏书·地形志》永安郡平寇县:“(太平)真
①即今辽宁康平县北太平街。《清史稿·地理志》康平县:“旧设铺司三:东南吴家店入开原,东小塔子入(昌图)府,北太平街接科尔沁。”②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二十里,为太平乡驻地。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大录乡北八屯村。后废。
即今江苏高淳县东之胥河。《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溧阳县 “广通镇” 条: “ 《志》 云,春秋时,吴王阖闾伐楚,用伍员计,开河运粮,东通太湖,西入长江,因名胥溪河。其后渐湮。” 南唐景福元年 (892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下。北宋欧阳修 《瑯琊山六题》 诗中有 《琅琊溪》 诗: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五里。《方舆纪要》卷122印江县:大圣登山“山高耸,为县境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