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崞县

崞县

①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因崞山而得名。东汉末废。西晋初复置,永嘉后入魏,改名崞山县。

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平寇县置,属代州。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三年 (607)属雁门郡。唐属代州。元太祖十四年 (1219) 升为崞州。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崞县,属太原府。八年(1375) 改属代州。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8年改为原平县,驻原崞县城,1959年迁治原平镇 (今原平市)。1993年改为原平市。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属雁门郡。因境有崞山,故名。东汉末省。晋初复置,仍属雁门郡。《魏书·序纪》: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刘琨“徙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五县之民于陉南”,尽献其地于拓跋猗卢,即此。北魏改为崞山县。(2)古旧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平寇县置,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北崞阳镇。属雁门郡。《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一年(615年),炀帝巡北塞,突厥来袭,逐驰入雁门。“齐王暕以后军保于崞县”,即此。唐至金属代州。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升为崞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降为崞县。明、清属代州。1958年部分划归宁武县,部分与代县合并设置原平县。


猜你喜欢

  • 会昌江

    古称湖汉水。又名贡水、东江。即今江西赣江东源贡水。源出赣、闽边境武夷山脉木马山。西南流至会昌县折向西北流,经于都县西流至赣州市和章水汇合称赣江。《清一统志·赣州府一》:贡水“一名东江,又名会昌江”。即

  • 焦源江

    即舂陵水。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焦源江 “源出蓝山县,北流入境,又东北会于湘水”。《清一统志·衡州府一》: 舂水 “在常宁县东。今名焦源河”。

  • 鸡鸣驿堡

    明永乐十七年(1419)筑,属宣府左卫。在今河北怀来县(沙城)西北鸡鸣驿乡。《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鸡鸣驿堡“为镇城入京要路,正北达龙门堡,西北达赵川堡,实当两路之冲……嘉靖四十二年北部由此突犯,

  • 塔尔浑河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特尔洪河,为艾不盖河东源。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5喀尔喀右翼部: “塔尔浑河,旧作他鲁浑。源出旗西南三十里之辱孤山东北平地,北流会爱布哈河,又东北出边,潴为阿勒坦托

  • 哀江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湘阴县 “湘江” 条下: “ 《志》 云,县南三十五里有哀江,亦名哀江浒,旁有大哀,小哀二洲,以舜二妃哀思于此而名也。其水自湘江分流,过敖头,经板滩,至女洲,历县

  • 忠州

    ①唐贞观八年 (634) 改临州置,治所在临江县 (今四川忠县)。《寰宇记》 卷149忠州: “以地边巴徼,意怀忠信为名。” 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9忠州: “忠之名,以巴蔓子,或云严颜。”天

  • 葛伯城

    在今河南偃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47郾城县: “葛伯城在县南,相传古葛伯国也。”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二月,“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即此。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唐元和十二

  • 利州卫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建,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清废。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属四川都指挥使司。后废。

  • 毕拉音河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南别拉洪河。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乌苏里江“又东北毕拉彦河自西来注之。毕拉彦亦作毕兰英,出自和图喀卡兰山,合两源东注乌苏里江”。

  • 鄂朗奇河

    亦作鄂勒希河、鄂勒喜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为布列亚河上源之一。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 卷28: 鄂朗奇河 “蒙古语,鄂朗奇,多也。(黑龙江) 城东北一千四百五十里。源出东兴安岭,南流入纽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