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设治局
1947年8月由嵊泗列岛设置,属江苏省。驻菜园镇 (今浙江嵊泗县)。取嵊屿和泗礁山两岛的首字为名。1948年10月改由国民党海军管辖,设嵊泗巡防处。解放后1949年4月改置嵊泗列岛军事管制委员会,后隶苏南行署区。1951年置嵊泗县。1953年划属浙江省。
1947年由嵊泗列岛设置,治今浙江省嵊泗县菜园镇。取嵊屿和泗礁山两岛的首字为名。1949年4月解放后隶苏南行署区。1951年置嵊泗县,仍驻菜园镇。1953年划属浙江省。
1947年8月由嵊泗列岛设置,属江苏省。驻菜园镇 (今浙江嵊泗县)。取嵊屿和泗礁山两岛的首字为名。1948年10月改由国民党海军管辖,设嵊泗巡防处。解放后1949年4月改置嵊泗列岛军事管制委员会,后隶苏南行署区。1951年置嵊泗县。1953年划属浙江省。
1947年由嵊泗列岛设置,治今浙江省嵊泗县菜园镇。取嵊屿和泗礁山两岛的首字为名。1949年4月解放后隶苏南行署区。1951年置嵊泗县,仍驻菜园镇。1953年划属浙江省。
即今广东潮州市北意溪镇。韩江有鳄溪、恶溪、意溪之称,墟因位于意溪之滨而名。即唐韩愈任潮州刺史时驱鳄之处。
北周建德四年(575)置,为普慈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隋开皇三年(583)属普州。十三年(593)改为普慈县。古县名。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今四川省乐至县东北。为普慈郡治
一名代龙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西晋泰始七年(271)在五龙渠故迹之西开凿。《水经·谷水注》 称:“代龙渠即九龙渠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三国魏修千金堨,开沟渠五,谓之五龙渠。至西晋,大
村名。在福建省东山县东北部,紧邻铜陵镇区。属铜陵镇。人口 5500。因有码头,故名。有渔具、水产加工、抽纱、工艺品等厂。县图书馆、航运公司设此。有5000吨级泊位码头。为双码公路终点。
①在今四川荣县东南。《清一统志·嘉定府一》:大佛山“在荣县南一里。中有佛像,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架殿十层。北麓有真如崖,有龙洞,深广容数百人”。道光《荣县志》卷5:大佛山在“县东南一里。联直如崖。宋
即今江苏铜山县西北郑集镇。清时有把总驻此。
元至正间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一泡江之东今云南大姚县境。明洪武中改十二关长官司。
古名渽水、涐水、沫水、羊山江(阳山江)、铜河、中镇水。在今四川西部,为岷江最大支流。源出川、青交界的果洛山,上源曰大金川,在丹巴县纳小金河后始称大渡河。南流经泸定、石棉、汉源、峨边,于乐山市西纳青衣江
一名好阳河。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好阳河。《水经·河水注》: 曹水 “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其水西北流入于河”。《史记·陈涉世家》: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 《索隐》: “小颜云,曹水之阳也。其水
金天会六年 (1128) 改泽州置,治所在晋城县 (今山西晋城市)。《金史·地理志》: “天会六年以与北京泽州同,加 ‘南’ 字。”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高平、阳城、陵川等县地。天德三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