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嵩山

嵩山

①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海滨。《清一统志·兴化府》: 嵩山 “上有石室,苔纹成 ‘文笔峰’ 三字,宛然如书,刮去复然。旁有石室,俗呼仙姑岩”。

②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五十二里。《清 一统志·青州府一》: 嵩山 “有異水洞,出银矿,又出铅、铁、铜、锡、丹砂之类。山下河水,间出砂金”。

③古名嵩高、外方、大室。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旧唐书·高宗纪》: 永淳元年 (682) 七月,“造奉天宫于嵩山之阳”。武则天圣历二年 (699) 二月,“幸嵩山”。《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引《旧志》 曰:“嵩山在登封县北十里。其山东跨密县,西跨洛阳,北跨巩县,延亘百五十里。太室中为峻极峰,左右列峰各十二,凡二十四峰。又西二十里为少室山。其峰三十有六。”

④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9上津县: 嵩山 “在县南五十里。山高耸,与洵阳县诸山相接”。


在河南省中部,其主体在登封市境。由太室山(1440米)和少室山(1512米)组成,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古称外方山。夏禹时称嵩高、崇山,商汤时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东周始定嵩高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分为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幔、太白、罗汉、白鹿等七十二峰(五乳峰和峻极峰未计在内)。嵩顶又名峻极峰,是中岳嵩山的主峰,古有“嵩高峻极”和“峻极于天”之说。著名胜迹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元代观星台及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法王寺塔、永泰寺、净藏禅师塔、初祖庵、嵩阳书院、石淙河摩崖题记、刘碑寺石碑和八方古文化遗址等,均为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猜你喜欢

  • 大姑岭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清一统志·瑞州府》:大姑岭“在新昌县北八十里,与八叠山相连。高二百丈,周三十里”。岭下有镇。

  • 绥芬河关

    清置,属东宁厅。在今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清史稿·地理志》: 东宁厅有 “绥芬河税关”。

  • 归德墟

    即今广西平果县东北归德。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归德土州图:归德土州驻地。

  • 新邑县

    三国吴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邕宁、横县二县南境。南齐属齐宁郡。后废。

  • 北马集

    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南十四里北马镇。清同治《黄县志》有北马集。1984年设镇。

  • 查布也萨噶盐池

    一名扎布扎雅察罕达布逊淖尔。即今西藏仲巴县北扎布耶茶卡。《清一统志·西藏》:查布也萨噶盐池 “在打鲁克雨木撮池北二十余里,池广一百五十余里。内产白盐。附近居人,皆食此盐”。

  • 诸葛泉

    在今云南鹤庆县南。《方舆纪要》 卷117鹤庆军民府: 诸葛泉 “在府南百四十里罗陋村。相传武侯驻师之地。泉均二流,甚为民利”。

  • 应天山

    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八里,南接宜城山。《方舆纪要》卷67双流县:应天山“唐僖宗幸蜀时赐名”。

  • 梁家楼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33郓城县: 明天启中,“徐鸿儒作乱,聚众 卞家屯,置其家于梁山泊。起兵围魏家庄,遂寇县境,围梁家楼,据为巢穴,去县二十里,遂进陷县城是也”。

  • 辽阳市

    1939年伪满由辽阳县城区析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辽阳市。抗战胜利后仍置市。1948年属辽宁省。1949年改属辽东省。1954年划属辽宁省。在辽宁省中部。面积 4731 平方千米(市辖区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