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中市

巴中市

1933年红军四方面军置,为特别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驻此。亦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彻销。


在四川省东北部。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562.2平方千米)。人口356万(市辖区127.5万)。辖巴州区和通州、南江、平昌3县。市人民政府驻巴州区。以巴江为名。西汉巴郡宕渠县地。东汉永元中析置汉昌县,属巴西郡。北魏正始元年(504年)于汉昌县置大谷郡。延昌三年(514年)置巴州,盖取古巴国以为名。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梁广县,为巴州大谷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县名曰化成。隋大业三年(607年)罢州,置清化郡,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清化郡为巴州,为州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化成县入巴州,又降州为巴县。正德九年(1514年)复为巴州,属保宁府。清因之。1913年改州为巴中县,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于此建川陕省、巴中道、巴中特别市苏维埃政府,同时建巴中县、恩阳县、长胜县苏维埃政府。红军北上后,仍名巴中县。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93年撤县设市(县级),改属巴中地区。2000年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撤销,改设地级巴中市;原县级巴中市改置巴州区;原巴中地区所属南江、平昌、通江三县划入。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北接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南江自北入,经城区后称巴河,右岸纳恩阳河,蜿蜒东出。东部驷马河南流出境入巴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并产油菜籽、蚕茧。为晒烟全国生产基地之一。有缫丝、制药、机械、服装、食品等工业。芦笋、蘑菇罐头、生丝、山羊板皮为出口商品。沙参、白蜡、无核橘著名。唐巴、达广公路经此,巴河通航运。名胜古迹有南龛寺、南龛公园、北龛寺、水宁寺摩崖造像、西华山及阴灵山。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红军烈士纪念碑、原川陕省党政机关及巴中道、巴中特别市等各级苏维埃政府旧址。


猜你喜欢

  • 八道河

    在今湖北郧西县东。《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八道河在“县东北八十里。南流合县东五里之五里河,至县前与天河合”。集镇名。在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城西部。八道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380。以长城冷关至此需

  • 大金沙江

    即今缅甸境之伊洛瓦底江。明、清称金沙江,见《明一统志》。为区别于云南北部的金沙江,此又称大金沙江。《明史·地理志》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北有大金沙江,其上流即大盈江也。源出青石山, 自孟养境内滚经司北江

  • 黑失哈

    即今新疆乌恰县。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117 《西域土地人物略》: “失哈力城,其南有来儿河、都剌城。其西有河,有昆运也。民运南为力灰,为黑沙纳思,为哈北。民运北为黑失哈城。”

  • 洪谷

    在今山西岚县北六十五里鹿径沟。《旧唐书·僖宗纪》: 唐乾符五年 (878) “十二月,季康与北面行营招讨使李钧,与沙陀李克用战于岢岚军之洪谷”。清代称洪谷堡隘。在今山西省岚县北鹿径沟。《资治通鉴》:唐

  • 归德千户所

    明洪武三年(1370)置,属河州卫。驻地即今青海贵德县。清雍正四年(1726)改属临洮府。乾隆三年(1738)改属西宁府。二十六年(1761)改设西宁县县丞。四十七年(1782)改名贵德。五十七年(1

  • 源涧泉

    在今江西分宜县南。《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分宜县: 源润泉 “在县南泉源岭下。溉田百余亩”。

  • 吾失温站

    元驿站。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乌尔顺河西侧。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载吉答(在今黑龙江省龙江县附近)正西第十三站为吾失温站。屠寄《黑龙江舆地图》乌尔顺河西有一古城,当即金代斡鲁速城,元为驿站。

  • 马圈子

    ①在今河北滦平县西南二十里。清于此设把总驻守。《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滦平县有“马圈子”镇。即此。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马川子乡。清康熙年间为靖边军牧马场。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正东迤南距城八

  • 石冈县

    西魏置,属武康郡。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五指乡石冈。《寰宇记》卷69平泉县:“石冈溪在县北三十八里平泉县界,分栋山在两岸,枕石带冈以为名。”县以此为名。北周以后废。

  • 息安堡

    明嘉靖四十二年 (1563) 置,属石城县。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青平镇东南息安村。《清一统志·高州府》 “横山堡” 条内: “息安堡在县西九十里。嘉靖四十二年设。本朝康熙初迁置。《县志》:县境诸堡,惟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