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蔓子墓

巴蔓子墓

俗称将军坟。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东北民生路侧德兴里与莲花池交界处。巴蔓子为战国时巴国人。据《华阳国志·巴志》 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藉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这座古墓于明崇祯八年(1635)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应熊收入其“涵园”而遭拆毁。至清代以后多次重修。民国间重修时由荣县但懋辛书碑“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但《清一统志·施南府》谓楚葬其头于荆门山之阳,巴国葬其身于恩施县西北都亭山。


猜你喜欢

  • 安吉场

    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清史稿·周达武传》:同治初,追击周绍勇义军“至大竹安吉场”。即此。

  • 帽儿山

    ①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西与马鞍山相接。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帽儿山在 “ (珲春)城西北二百五里,高五十六丈”。②即今吉林临江市。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临江县于此。民国徐曦 《东三

  • 池阳

    池州的别名和雅称。唐杜牧《送人》诗:“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方舆胜览》卷16池州:“江右要冲,池阳重镇。”政和中,有范致明编《池阳记》。

  • 利民县

    金承安五年(1200)改利民寨置,属兴州。治所在今河北隆化县北。泰和四年(1204)废。古县名。金承安五年(1200年)置,治今河北省隆化县北。属大定府。泰和四年(1204年)废为寨。

  • 大蓬山

    ①亦名太蓬山,蓥华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五里。《方舆胜览》卷54汉州:大蓬山“在什邡县。高岩矗天而立,瀑布飞落,最为奇观。有保圣院”。《方舆纪要》卷67什邡县:大蓬山“在县西五十二里。高岩矗天,瀑

  • 张鲁城

    即关城。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一百里阳平关镇。《水经·沔水注》:浕水“北发武都氐中,南径张鲁城东”。《元和志》卷22兴元府金牛县:“故关城,俗名张鲁城,在县西三十八里。”

  • 石堰场

    ①在今浙江慈溪市西南十里石堰乡。《清一统志·绍兴府一》:石堰场“在余姚县东二十里。旧名买纳场,元至正中设盐课司,今并置盐大使”。民国时更名余姚场。今废。②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石堰镇。清光绪《长寿县志》:

  • 佛耳山

    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佛耳山。《方舆纪要》卷99安溪县“翠屏山”条下:“《志》云,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其山峭绝而高大,可耕可庐。一名佛天山。”

  • 定海中左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浙江都司。治所在今浙江定海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宁波市东南大松。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废。

  • 上曲阳县

    西汉改曲阳县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水经·滱水注》:“县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东汉属中山国。三国魏属常山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新市县。景明元年(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