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邦山
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南四十五里。明郭子章《黔记》卷9:巴邦山在邛水司西二十里。“山势壁立,乡人避寇就此。土人呼石为巴”。
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南四十五里。明郭子章《黔记》卷9:巴邦山在邛水司西二十里。“山势壁立,乡人避寇就此。土人呼石为巴”。
清光绪十四年 (1888) 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塔城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塔城、额敏、裕民、托里等市县地。1913年改塔城县。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龙兴寺内。唐柳宗元有《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①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红崖山“在司东北十里。山高耸,多赤石,为东面之胜”。②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宋史·食货志》:庆历间,“始用知商州皮仲容仪,采洛南县红崖山、虢州青水冶
又名金山。即我国新疆北部与蒙古国间之阿尔泰山脉。《后汉书·耿夔传》: 永元三年 (91),耿夔伐北匈奴,“将精骑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延,于金微山斩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即此。古山名。即今新疆
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十五里裴里冈村西。1977—1979年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墓葬一百一十四座,陶窑一座,灰坑十余个及几处残破穴居房屋,出土石器、陶器、骨器四百多件。东为聚居遗址,西为氏族墓地。距
北齐改永安郡置,属光州。治所在丰安县(今河南光山县西)。隋开皇三年(583)废。北齐改永安郡置,治丰安县(今河南光山县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钦州路置,属广东行中书省。治所在安远县 (今广西钦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防城港二市及灵山县等地。洪武七年(1374) 降为钦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钦州路置,治
唐置,属龙游县。即今四川乐山市西三十里新桥镇(苏稽场)。《元和志》卷31龙游县:苏稽戍“在县西南三十里”。北宋为苏稽镇,清为苏稽场。均以唐人苏稽为名。
一作百口塘墟。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南接新丰县。明移长吉巡司于此。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为清代自伊犁通往喀什噶尔的要道。道光《新疆识略》卷1:“自伊犁西南出鄂尔果珠勒卡伦一百三十里经善塔斯岭,五百五十里逾巴尔珲岭。”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巴尔珲岭幽险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