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巾子山

巾子山

①即今浙江青田县南金鸡山。海拔1320米。《清一统志·处州府》:巾子山“在青田县南六十里。卓立如巾,为县境第一高峰”。

②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西。《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巾子山“在定海县东北八里。与候涛山形势相控,为潮水入之障蔽”。《宋史·张世杰传》:南宋德祐二年(1276),“世杰乃提兵入定海。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世杰大怒,断其舌,磔之巾子山”。即此。

③在今陕西略阳县南。《寰宇记》卷135兴州顺政县:巾子山“去县三里。山半有洞,名硃沙洞”。《方舆胜览》卷69沔州:凤凰山“一名巾子山。去州一里,如凤之翔”。


又称巾山。在浙江省临海市城区东南隅、灵江北岸。高93.5米,与小固山两峰相叠,形如巾帻(古代一种头巾),故名。山顶双塔屹立,西南麓有元代多宝塔。有华胥洞、三元宫、兜率寺、南山殿等胜景。


猜你喜欢

  • 泥溪城

    在今江西新干县南,临江。《陈书·周文育传》: 南朝梁末,广州刺史萧勃举兵,别将欧阳頠“退入泥溪,作城自守”。即此。《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泥溪城 “在县南四十里”。

  • 弥雄山

    在今云南嵩明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6云南府: 弥雄山 “在嵩盟州北三十里。苍崖叠出,望之蔚然,土址肥饶,蔬菜繁夥。今名弥秀山”。

  • 安县

    ①明洪武七年(1374)改安州置,属保定府。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十三年(1380)复为安州。②明洪武七年(1374)降安州置,属成都府。治所即今四川安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上:“安县

  • 西溪

    ①当今江苏东台市西南泰东河。《方舆纪要》卷23泰州:西溪“西接运河,东通角斜河。一名晏溪,以宋晏殊尝监西溪盐仓也”。②一名徽水。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西津河,为水阳江上源。《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西溪在

  • 查普奇站

    即察布齐勒站。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二站镇。《清史稿·地理志》 肇州直隶州: “自茂兴站起,东至波尔吉哈台,又东至察布奇尔。”

  • 周槃城

    北周改东槃县置,治所在今甘肃合水县西南,北至庆阳县百二十里。寻废。《隋书·高祖纪上》: 开皇二年 (582) 十二月,“突厥寇周槃,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击之,为虏所败”。即此。

  • 邻山郡

    ①一作潾山郡。西魏废帝改邻州置。治所在邻山县(今四川大竹县东南。一说在大竹县西南牌坊场)。辖境相当今四川大竹、邻水等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唐天宝初改渠州置,治所在流江县(今四川渠县)。辖境相

  • 毕瞻河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支流比占河。《清一统志·吉林一》:毕瞻河“在宁古塔城东北一千一百四十里。源出穆哩罕山,西南流入黑龙江”。

  • 浚稽山

    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推河、塔楚河之南的古尔班博克多山。在杭爱山之南。一说即推河上源地杭爱山。《史记· 匈奴列传》: 太初二年 (前103),赵破奴 “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期至浚稽山而还”。《

  • 富春江

    简称春江。在浙江中部。钱塘江干流之一段。上起桐庐县桐庐镇,接桐江,下迄萧山市闻家堰,连钱塘江。《清一统志· 杭州府一》: 富春江“自桐庐经富春入钱塘江”,故名。唐罗隐有 《秋日富春江行》,宋陆游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