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邑县

平邑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县东。东汉初废。

②东魏天平二年(535)析元城县置,属魏尹。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东北八里平邑村。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魏州。大业初废。

③1944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费县西北部析置,治平邑集(今山东平邑县)。因县驻地平邑集为名。据平邑古碑记载:“平邑者,季平子之采邑也。”县因春秋时为鲁国季平子采邑而得名。


(1)古县名。汉置,治今山西省大同县东。属代郡。东汉永元八年(96年)之前废。(2)今县名。在山东省南部。属临沂市。面积 1824 平方千米。人口98.3万。辖14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平邑镇。传为春秋季平子的城邑,故名。1945年以费南县全部及费北、泗水二县各一部置平邑县,治今址,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1948年属台枣专区。1950年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临沂专区。1967年属临沂地区。1994年属临沂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境内河流属沂河水系,浚河、祊河为县境内南、北两条主干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并种植大蒜、白菜、马铃薯等蔬菜。丘陵地区主要生产甘薯、花生、黄烟。山区主要是发展林果业,森林覆盖率达23.1%。拥有黄梨、苹果、山楂、桃、板栗等各种果园36万亩。天宝山区被誉为“黄梨之乡”。特产金银花,素有“银花之乡”之称。畜牧业主要有养猪、养牛、养羊、养驴、养兔、养鸡及鹅、鸭等,蒙山黑山羊享有盛名。矿产有金、石膏、石灰石、花岗石、金刚石、重晶石、铝土、石英、石棉、煤、硫铁等。有采矿(石膏、金、花岗石)、化工、果品加工、机械、水泥、建材等工业。其中花岗石板材远销东南亚、日本及港、澳等地区。兖石铁路自西向东横贯北部。327国道、新枣公路穿越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和汉代石阙二座。孔子弟子曾参、仲田、原宪及历史上的名人澹台灭明、羊祜、羊欣和左宝贵的故里均在平邑县境内。


猜你喜欢

  • 钟 (鍾) 水

    源出今湖南蓝山县南,北流至县东,会岿水。折东北流经嘉禾县东,至桂阳县西,入舂水。《水经·钟水注》: “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

  • 涪陵驿

    在今四川涪陵市。《方舆纪要》 卷69涪州: 涪陵驿 “在州治东滨江,水驿也”。

  • 龙舟堰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二十里。《宋史·河渠志六》:天禧二年(1018),江淮发运使贾宗言:“诸路岁漕, 自真、扬入淮、汴,历堰者五,粮载烦于剥卸,民力罢于牵挽,官私船, 由此速坏。今议开扬州

  • 嵩口镇

    即今福建永泰县西嵩口镇。明置巡司于此。(1)在福建省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上游。面积25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嵩口,人口1060。处高山下,大漳溪、长庆溪汇合口,故名。1958年设嵩口公

  • 淮安郡

    ①北齐置,属郢州。治所在慕化县 (今河南信阳县西北)。北周属申州。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显州置,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泌阳、桐柏、社旗三县。唐改为唐州。天宝元年

  • 寺庄镇

    即今山西高平县北寺庄镇。《清一统志·泽州府》:寺庄镇“在高平县北二十里……有堡”。在山西省高平市北部。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寺庄,人口 3560。因村东有清凉寺得名。1949年

  • 临洺镇

    北宋置,属永平县。即今河北永年县。宋范成大 《临洺镇》 诗自注: “去洺州三十里,洺酒最佳。”

  • 十九坨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六十里渤海中,今名石臼砣岛。《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十九坨“在月坨西,大数十顷,饶给与月坨相似。一名石臼坨,相传漕运时,店市民居也。《旧志》:滦人以平坡而蓄水者曰坨”。

  • 铜绿山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76大冶县 “铁山” 条下: “县治西南有铜绿山,亦古出铜冶铸之所。县名大冶,盖以此。” 1973年在此发现古矿冶遗址,测定为西周至西汉时铜矿址,面积8平方公里。

  • 纯化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梁化县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永贞元年(805)改为慕化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梁化县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