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平郡

广平郡

①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分邯郸郡置,治所在广平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南)。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县西北肥乡县东北一部分地。征和二年(前91)改为平干国。五凤二年(前56)改为广平国。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复置广平郡,治所在广平县(今鸡泽县东南)。辖境扩大。隋开皇初废。唐天宝元年(742)改洺州为广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洺州。

②东晋侨置,属雍州。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南朝宋移治广平县(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南齐移治酇县(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北)。梁废。

③即广年郡。治所在广平(年)县(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十里)。“平”为年之讹。


(1)西汉武帝元朔、元狩间分巨鹿郡置。治广平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东南及平乡西南、肥乡北部等地。征和二年(前91年)改置为平干国,五凤二年(前56年)复改广平郡。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改为广平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省入巨鹿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郡,治曲梁县(今永年县东南)。属冀州。辖境有所扩大。西晋属司州。北魏属相州。东魏属司州。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洺州为广平郡。(2)东晋置,治襄阳县(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朝宋移治广平县(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北魏废。


猜你喜欢

  • 河口寨

    即今河南罗山县东北三十二里河口寨。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五年 (1855) 五月,清军抵孙铁铺,知林其贤等 “已由竹竿铺北走,至河口寨”。

  • 西顶

    碧霞元君庙的俗称。即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南蓝靛厂。明万历年间于此建西顶碧霞元君庙。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名广仁宫。清《日下旧闻考》卷99引《圣祖御制重修西顶广仁宫碑》:“京城西直门外有西顶,旧建碧霞

  • 高崖口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清光绪《昌平州志》 卷4: 西南 “高崖口。《采访册》: 距城五十里”。

  • 黄碾

    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四十里黄碾村。《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晋王军于黄碾,距上党四十五里”。胡三省注: “黄碾村在潞州潞城县。”

  • 隋昌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大业初属博陵郡。唐武德四年 (621) 改名唐昌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定州市南邢邑,属定州,大业初属博陵郡

  • 散原山

    即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水经·赣水注》: 石头津步 “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叠嶂四周,杳邃有趣。晋隆安末,沙门竺昙显建精舍于山南,僧徒自远而至者相继焉”。

  • 七径墟

    即今广东电白县北七径镇。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七径墟“在县(今电城镇)西南八十二里”。

  • 塘㙍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北塘㙍镇。 1942年吴川县曾徙治于此。

  • 禅陵

    汉献帝刘协陵。在今河南修武县北。《后汉书·孝献帝纪》: 三国魏青龙二年 (234),“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李贤注: “ 《帝王纪》: ‘禅陵在浊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怀州修武县北二十五里。陵高二丈,周

  • 瓦窑镇

    在民国间设,属冀县。即今河北冀州市南李瓦窑乡。在江苏省新沂市西北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瓦窑,人口4800。相传清乾隆年间,曾在此建窑烧砖瓦盖侍卫府,故名。1949年为瓦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