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长县

延长县

唐广德二年(746)改延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延长县。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下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延安市。面积 2295 平方千米。人口14.6万。辖6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七里村镇。秦、汉时为高奴县地。西魏废帝元年(552年)设广安县,治今县西,属乐川郡。隋仁寿元年(601年)为避太子杨广名,改广安县为延安县。大业末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五年移治今延长县。广德二年(764年)取“延水长流”之意改延安县为延长县,属延州。清雍正《陕西通志》:“延长,唐县名。延水经延长入河,故以名县。”宋属延安府。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于此设立固临(固林)县,1948年废固临入延长县。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延川县,辖地并入延长县。1961年复设延川县,原延川县辖地划出后成今境。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黄河流过东部,延河横贯县境。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黍、谷子、花生为主。矿产有石油和煤。有采油、采煤、农机、卷烟、建材等工业。渭清、延安—延长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乐寿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古

  • 戛赛

    或作戛洒、戛色。即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八十四里戛洒乡。光绪 《大清直省地舆全图》:新平县西有戛赛。傣语 “戛” 为街子,“洒” 为沙滩,意即沙滩上的街子。

  • 戾陵堰

    三国魏嘉平二年 (250) 刘靖主持修建,在今北京市西石景山区永定河上,引水入车箱渠东注高梁河。 《水经·鲍邱水注》: 高梁水 “首受㶟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山有燕刺王旦之陵,故以戾陵

  • 西岳庙

    又称华岳庙。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五里岳镇东端。是历代帝王祭祀西岳华山之处。原庙系汉武帝时所建,称“集灵宫”。《汉书·地理志》 华阴县:“太华山在南,有祠。……集灵宫,武帝起。”在华山脚下黄甫峪口。北魏兴

  • 狐父

    又名狐父亭、狐父城、狐父聚。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三十里。《史记·曹相国世家》: 曹参 “击秦司马展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祁善置”。唐张守节 《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狐父在宋州砀山县东南三十

  • 辟 (闢) 展大山

    即今新疆阿图什市东北皮羌套。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 胡什齐 “东抵辟展大山与乌什厅西鄙接”。

  • 石横镇

    金置,属平阴县。即今山东肥城市西五十里石横镇。在山东省肥城市西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8.4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横村,人口 2000。该村建于东周,因邻近一条石头山沟得名“石沟”;一说金代后期曾有一

  • 辰州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辰州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怀化、吉首二市及沅陵、泸溪、辰溪、溆浦、黔江、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等地。清

  • 木鹿寺

    在今西藏拉萨市内,位于大招寺之北, 小招寺之东。高四层, 旧时为僧人习经之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6:木鹿寺“西有经园,刊布三条经文,颁行各处”。

  • 屈大均墓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北二十五里思贤乡。屈大均 (1630—1696),广东番禺人。为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墓有志铭碑石一方,记载墓主生平,是书法家吴道镕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