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开州

开州

①西魏废帝二年(553)置,治所在东关郡新宁县(今四川开江县东北沙坝场)。北周天和四年(569)移治周安郡西流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开江、开县及宣汉县东南地。隋大业二年(606)废。

②唐武德元年(618)改万州置,治所在盛山县(后改开江县,今四川开县)。天宝元年(742)改为盛山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开州。辖今四川开县地。元属夔州路。明洪武六年(1373)降为开县。

③金皇统四年(1144)改澶州置,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濮阳市和濮阳、清丰、长垣三县及山东莘县南部地。元属大名路。明洪武二年(1369)省濮阳县入州。清不领县。1913年改为开县。

④辽置,治所在开远县(今辽宁凤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凤城市及岫岩满族自治县地。金废。

⑤明崇祯四年(1631)置,属贵阳府。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1913年改为开县。


(1)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今四川省开江县东北沙坝场。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移治今重庆市开县西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万州复置,治盛山县(广德元年〔763年〕改开江县,今开县)。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开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盛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开州。宋属夔州路。元废开江县入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为县。(2)辽置,治开远县(今辽宁凤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凤城、岫岩等市县以南至海,及朝鲜西北角地区。金废。(3)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置,治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市。明初省入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濮阳、清丰、长垣等市县及范县西北部地。属大名府路。明属大名府,辖境略有缩减。清不辖县。1913年降为县。(4)明崇祯四年(1631年)以副宣慰洪边旧地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属贵阳府。清因之。1913年废州改为开县,1914年改名紫江县。


猜你喜欢

  • 圉城镇

    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征淮南,“上至圉城镇”。即此。

  • 老岭

    即小白山。指今黑龙江省东南、吉林省东南之张广才岭。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小白山山脉“其脉自英额岭,一支西走为儞牙变哈达岭,折而北趋,重阜修岩,连峰接势,亘三百余里,是为老岭之脉”。(1)在河北省

  • 期思镇

    清置,属固始县。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在河南省淮滨县东南部。面积85.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期思集,人口1780。西周为蒋国都城,楚灭蒋后为期思邑。汉至隋为期思县治,唐废县

  • 庙漕场

    即今重庆巫山县西南庙宇镇。清道光《夔州府志》 卷12: 庙漕场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 大甲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北大甲镇。清为大甲堡,设巡司于此,属苗栗县。日本占领后,初设大甲区,属台中厅大甲支厅。1920年改设大甲街,属台中州大甲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甲镇。

  • 孟坝

    即今甘肃镇原县北孟坝镇。1940—1949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曾在此置镇宁县。

  • 地青寨

    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地青乡。《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地青寨在“府南六十里”。

  • 武州塞

    又作武周塞。在今山西左云至大同市以西一带。秦筑以备匈奴。以在武州 (今左云县) 置障塞,故名。《汉书·匈奴传》: 元光二年 (前133),“ (单于) 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北魏开凿的云冈

  • 新竹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1949年裁入新竹县。1982年复置新竹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西濒台湾海峡。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8.4万,多为闽、粤两省移民

  • 独流东寨

    北宋乾宁军六寨之一。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北运河东岸。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北、运河东岸。北宋时为乾宁军所领六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