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弘农郡

弘农郡

①西汉元鼎四年(前113)置,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郡。西晋复为弘农郡。十六国前秦徙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门市西陕县老城)。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466)避讳改为恒农郡。永熙三年(534)析置西恒农郡,治所在恒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北周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隋初废。大业三年(607)复置,治所在弘农县(今灵宝市)。义宁元年(617)改为凤林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鼎州,贞观八年(634)废入虢州。天宝元年(742)改虢州为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虢州。

②东晋成帝时侨置,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后改为弘农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雍州。寄治五垄(今湖北襄阳县境)。西魏废。

④南朝宋明帝末侨置,属雍州,寄治五垄(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九十四里厚坡镇)。北魏改恒农郡。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置,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取弘大农桑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及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东汉灵帝后至北周,曾改名恒农郡。晋以后辖境渐小。隋初废,大业初复置,义宁元年(617年)改名凤林郡。汉设铁官。


猜你喜欢

  • 夏琼寺

    又称夏群寺。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查浦乡南。始建于元至正九年 (1349),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 创始人宗喀巴于至正二十三年 (1363) 曾在此出家。故该寺被称为格鲁派之源。

  • 留楚集

    即今河北饶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楚乡。为通武强县孔道。清乾隆 《饶阳县志》 卷上市廛: 东路有 “留楚”。

  • 赤水卫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赤水河北赤水镇。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贵州都司。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及贵州毕节部分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明洪武二十

  • 干不察

    即干不昔。又作甘不察。今柬埔寨。《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九年(1292)七月,“阿里愿自备船,同张存从征爪哇军,往招占城、甘不察”。

  • 柘州

    唐显庆三年 (658,或作显庆元年656) 置,治所在柘县 (今四川理县西北与黑水县接壤地带)。《元和志》 卷32柘州: “以山多柘木,因以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 (75

  • 草滩镇

    即今陕西西安市北草滩镇。清于此设县丞,民国改为县佐。

  • 凤冈县

    1930年改凤泉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凤冈县。在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属遵义市。面积1886平方千米。人口约40.6万。辖9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以县城附近凤凰山岗得名。隋大业七年(61

  • 黄石县

    北魏正光五年 (524) 置,为长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里。西魏废帝二年 (553)改名长城县。古县名。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为长城郡治。西魏废帝二年(5

  • 坤都

    即昆都。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坤都镇。伪满时为阿鲁科尔沁旗驻地。

  • 铁山镇

    ①宋置,属永川县。在今四川永川市东二十里。②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境。《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万载县: 铁山镇 “在县西铁山下。有铁山界巡司,明初置”。(1)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南部,西临渤海。面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