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庄镇

张庄镇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南十五里张庄。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娄县西南有“张庄”。


(1)在山西省平定县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2750。因姓氏得名。1949年属平定县第一区。1953年设张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2年古贝乡、阳胜乡并入。地处阳胜河中游丘陵河川区。主产玉米、谷子、小麦、豆子,并产蓖麻、苹果。有农机修配、煤矿、炭素、硫黄等厂。207国道经此。古迹有药林寺。(2)在江苏省盐城市城区西部。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2500。1957年分属龙海、环城乡。1958年东片属龙冈公社,西片属盐城公社。1960年为盐城县综合示范场,1961年改名张庄公社。1983年改乡属盐城郊区,1996年划归城区。2000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蔬菜等。有塑料、针织、建材、齿轮、机械、汽车修理等厂。靖盐高速公路经此。(3)在江苏省沛县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9.1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4800。1840年山东张姓迁此,故名。1958年设张庄公社,1983年改乡,1991年改置镇。2000年崔寨镇并入。产小麦、稻、玉米、棉花、花生、冬桃等。有电缆、冶金粉末、建材、油漆、橡塑、防腐材料、碳素等厂。徐沛铁路贯纵乡境,设湾集站。徐沛河通航运。徐沛、敬五公路在此交会。(4)在山东省邹城市东部山区。面积179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1.3万。明初张姓先来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张庄”。1949年为张庄区,1953年改为第六区。1955年撤销张庄区,所属七乡分别划入王村区、田黄区和城前区。1958年设张庄公社,1983年复改设张庄区。1987年改设张庄乡,1994年建镇。东大河发源于本境。主产花生、甘薯、小麦、玉米。有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岚济公路和县乡级公路经此。(5)在山东省禹城市西北部。面积54.6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1518。明永乐年间张氏建村,故名。1949年分属禹城三区、四区、五区。1952年建八区(区址张庄),1956年改称张庄区。1958年2月建张庄乡,同年9月建立张庄公社。1984年置张庄镇。普天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和棉花。有砖瓦、粮食加工、榨油等厂及建筑公司。京沪铁路经此。古迹有刘通古墓,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立的八棱石刻金刚经幢,铸于金代两吨多重的铁钟。(6)在山东省沂南县中部偏南。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4000。以姓得名。1949年称沂南县第九区。1958年成立张庄公社,1961年设张庄区。1968年改设公社,1985年改镇。汶河流经。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有板簧、水泥、面粉、建材等厂。沂青、沂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大岱村的法云寺碑两座。纪念地有罗荣桓指挥的“留田突围”旧址。(7)在河南省中牟县西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街,人口 4000。明代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张家庄。清称张庄镇,民国时改名张庄街。1961年置张庄公社,1989年建乡,1994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棉花等,并产西瓜、花生、红枣、柿子、杏等。西北部为县主要红枣产区。有湖桑养蚕业。有预制件、砖瓦、橡胶配件、腐竹等厂。中张公路经此。古迹有战国焦城遗址。


猜你喜欢

  • 阳陵

    西汉景帝刘启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穆家村北。《汉书·景帝纪》:后元三年(前141),“葬阳陵”。臣瓒曰:“阳陵在长安东北四十五里。”(1)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年(

  • 桓仁县

    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在六道河 (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学杂志》 1914年第2期载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 “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故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19

  • 安济桥

    即赵州桥。隋大业中修建,在今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又称赵州桥,俗称大石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隋开皇十一至十九年(591—599)由石匠李春设计建造。长50.82米,宽9.6米。单孔,拱圈由28条石

  • 多云岭

    一名灵山。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05陵水县:多云岭“山峻拔,云常覆其上”。

  • 战国魏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清一统志·大名府二》 “几城”条引《括地志》:“几城在元城县东南。”古

  • 双阳镇

    即今黑龙江省依安县东南双阳镇。旧属拜泉县。民国《依安县志》:双阳镇“以双阳河命名。距城三十五里,依安征收局即设于此”。(1)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东南部。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阳,

  • 和靖县

    1941年改和靖设治局置,属焉耆专区。治所在和通苏木 (今新疆和静县)。1959年改为和静县。旧县名。1939年由和通县改名,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驻地和静镇。1965年更名和静县。

  • 北安镇

    即今黑龙江省北安市。1932年龙镇县移治于此。1939年为伪满北安省会。1945年为黑龙江省会。1949年省治移齐齐哈尔市,北安县仍属黑龙江省。1960年于此改置北安市。

  • 段谷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甘露元年 (256),姜维 “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即此。

  • 邵阳县

    ①西晋改昭阳县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南朝梁省入邵陵县。②东晋太宁元年(323)改邵武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明嘉靖《邵武府志》卷2:“郡有樵岚山,樵水出焉。治在其阳,故曰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