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忻口

忻口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忻口村,两山相夹,滹沱河流经其间。《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一年(615),突厥围雁门后,“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围遂解。《方舆纪要》卷40忻州引《土地记》:“汉高出平城之围,还师至此,六军忻然,因名。”


(1)关名。在山西省忻州市北部。海拔800米。两山夹峙,滹沱河流淌其中。自古为晋阳门户,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相传因汉高祖刘邦领兵自平城突围至此,六军忻然,故名。隋至北宋时期为太原和代州、朔州之间南北交通要冲。《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一年(615年),炀帝北巡,突厥始毕可汗围帝于雁门,“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九月甲辰,突厥解围而去”;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年),符彦卿征北汉,契丹数千骑屯忻、代之间,为北汉之援,“遣符彦卿等将步骑万余击之,彦卿入忻州,契丹退保忻口”。皆此。北同蒲铁路、京原铁路及公路、大运公路均经此,并设忻口站。(2)村名。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部。属高城乡。人口 2500。一说因忻水从村山口流过得名;一说因汉高祖刘邦领兵作战,自平城(今大同)脱围至此,“六军忻然”,故名。产玉米、高粱、瓜果为主。古为“忻州八镇”之一。为抗日战争中“忻口战役”发生地。同蒲铁路、108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渣口

    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南齐书· 张冲传》: 建武二年 (495) 北魏寇淮泗,“冲遣军主桑系祖由渣口攻拔虏建陵、驿马、厚丘三城,多所杀获”。

  • 仁风镇

    即今山东济阳县东北仁风镇。1946—1950年先后为杨忠、惠济县治。

  • 杜尔伯特前旗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为右翼盟长。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

  • 盐城县

    东晋义熙中改盐渎县置,属山阳郡。治所即今江苏盐城市。北齐为射阳郡治。陈为盐城郡治。隋属江都郡。隋末改置射州。唐武德七年 (624) 复置盐城县,属楚州。元属淮安路。明初属淮安府。民国初属江苏淮扬道。1

  • 野草湾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野草湾村。清光绪《畿辅通志》 卷68 《关隘二》: 野草湾汛 “在 (赞皇)县西三十里。旧设千总外委驻守”。集镇名。在河北省赞皇县城西偏南。属土门乡。人口1630。古时河湾野草丛生,

  • 云亭镇

    亦作云林镇。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十五里云亭镇。清光绪《江阴县志》卷2:云亭市“市跨应天河,南曰南云亭,北曰北云亭,街各里许,南市较盛”。在江苏省江阴市中部,白屈港、烧香浜与应天河两岸。面积38平方千米。

  • 永康州

    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升永康县置,属太平府。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中东镇(旧永康)。1912年改为永康县。②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康州置,属永昌府。治所即今云南永德县。以所属永昌府的“永”和所

  • 钟 (鍾) 离昧城

    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附近。《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卢。” 《续汉书·郡国志》 东海郡朐县: “有伊卢乡。” 《元和志》 卷11海州朐山县: 钟离昧故城“在县南一百里。项羽将钟

  • 雍洛城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 《水经·㶟水注》:“㶟水又东径雍洛城南。 《魏土地记》 曰: 下洛城西南二十里有雍洛城。” 即此。

  • 史国

    又名佉沙国、羯霜那国。古昭武诸国之一。都城在乞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隋书·西域传》:史国“都独莫水地十里,旧康居之地也。其王姓昭武,字逖遮,亦康国王之支庶也。……大业中遣使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