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顺州
明嘉靖十二年 (1533) 改他朗寨长官司置,属元江府。治所在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十五里碧溪。恭顺系傣语 “岗顺” 的译音,“岗” 指中间,“顺” 为沃野,意即沃野中间的寨子。清顺治十八年 (1661) 废入元江府。
明嘉靖年间改马龙他郎长官司置,治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属元江府。清初废。
明嘉靖十二年 (1533) 改他朗寨长官司置,属元江府。治所在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十五里碧溪。恭顺系傣语 “岗顺” 的译音,“岗” 指中间,“顺” 为沃野,意即沃野中间的寨子。清顺治十八年 (1661) 废入元江府。
明嘉靖年间改马龙他郎长官司置,治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属元江府。清初废。
唐乾符间 (874—879) 置,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明嘉靖 《长泰县志》 县沿革: “本南安县武德乡崇教里,唐乾符间邑长张思进置场一所,以便输纳,因乡为名曰武德场。” 文德元年 (888) 改名武胜
①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西北隅,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
北周建德二年 (573) 置,在今陕西榆林市西海流兔河东岸。《元和志》 卷4德静县: “周武帝于此置弥浑戍,南有弥浑水,因名。” 隋开皇三年(583) 改为德静镇。北周置,治今陕西省榆林市西。隋改德静
南齐置,属马门郡。治所当在今广西博白县境。后废。
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下府乡下府村。是一座喇嘛寺院。建于清乾隆初年,后经多次重修。有戏台、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正殿、密宗殿、舍利殿及东西配殿等,规模宏伟。是北票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即石镜县。在今四川合川市。《宋史·地理志》 石照县:“魏石鑑县,乾德三年改。”鑑为镜之讹。
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二里杨洚镇。清光绪《续修京山县志》卷16《变乱》:同治六年(1867)四月,提督鲍超击捻军,“大胜于杨家洚”。
又作蚂蜒河、妈言河。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蚂蜒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玛延河 “在阿勒楚喀城东北二百里。源出玛展窝集,北流入混同江”。
一名老虎咀子。在今吉林东辽县西北东辽河东岸老虎咀村。《清史稿·地理志》 西安县:“老虎嘴今名安吉镇,在县西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吉圩,人口3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四十里。《清一统志·徽州府二》: 贵溪务 “在祁门县南七十里,宋置,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