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县

成县

①东汉置,属济北国。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西晋废。

②明洪武十年(1377)改成州置,属巩昌府。治所即今甘肃成县。清属阶州。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


(1)古县名。东汉置,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属济北郡。西晋废。(2)今县名。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北岸,东南邻陕西省。属陇南市。面积 1690 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6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北魏正始中置白石县,为广业郡治。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同谷县,为康州治。宋成州移治同谷县。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省同谷县入成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成县,属巩昌府。清改属阶州。1913年后先后属陇南道、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49年属武都分区,1950年属武都专区,1956年属天水专区。1958年与徽县合并为徽成县。1961年恢复成县,仍属武都专区。1969年属武都地区,1985年属陇南地区,为行政公署驻地。2004年属陇南市。地处秦岭山区徽成盆地西部,西汉水支流青泥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小麦、玉米、稻、豆类、油菜籽、核桃、柿子、花椒、茶叶、苹果、木耳、蜂蜜等。特产横川烧酒。矿产有煤、铁、铜、铅、锌。工业有电力、水泥、酿酒、炼铁、采矿等。省道天武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西狭颂摩崖、杜甫草堂、鸡山风景区等。


猜你喜欢

  • 清廉县

    北魏置,属邵郡。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十六里前、后青廉村。隋开皇初属邵州,大业二年(606) 废,义宁元年 (617) 复置,属绛郡。唐贞观元年 (627) 又废。古县名。北魏析闻喜、安邑东界地置,治

  • 蓝江市

    即今湖南常宁县西南十五里蓝江西岸蓝江乡。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常宁县图: 县西南有蓝江市。

  • 广孝泉

    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东南二里。古名舜井。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5: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幸舜庙,赐舜井名广孝泉”。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东南。旧名舜井,东西相去四百步,泉脉相通。城

  • 荆山堰

    南朝梁建,在今安徽怀远县南荆山与涂山之间。《梁书·康绚传》: 天监十三年 (514),“于钟离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

  • 万源县

    ①1914年改太平县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即今四川万源市。民国《万源县志》卷1:“县东北有万顷池,邻邑之水,多源于此。应即定名为万源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②1933年8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竹峪

  • 角弩谷

    ①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北。《南齐书·魏虏传》:“伪安南将军、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寇南郑。梁州刺史萧懿遣军主姜山安、赵超宗等数军万余人,分据角弩、白马、沮水拒战,大败。”②在今甘肃武都县西北角

  • 三堆戍

    即今山西静乐县城。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北齐书·文宣帝纪》:天保四年(553)帝讨山胡,“因巡三堆戍,大狩而归”。《元志和》卷14静乐县:“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

  • 绥亦古国

    今欧洲瑞典的旧译。清谢清高《海录》:“绥亦古国即瑞国,一在英吉利西少北,疆域与西洋略同。…来广贸易,其船用蓝旗画白十字。”

  • 上里平河村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南九十里,黄华河东岸。《明史·地理志》:岑溪县东南有上里平河村巡司。《清一统志·梧州府二》:上里平河巡司“在岑溪县东南平河。旧置镇乌峡山下,今移于此”。

  • 青萝斋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即唐岑参别业。岑参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诗: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下。为唐诗人岑参的别业。岑参诗云:“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