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州

成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523)析广州置,治所在梁信县(今广东封开县)。隋开皇十年(590)改为封州。

②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秦州置,治所在仇池郡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和、礼县、武都、文县、康县等县地。隋大业初废。

③唐武德元年(618)改汉阳郡置,治所在上禄县(今甘肃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辖境相当今甘肃礼县、西和、成县等地。天宝元年(742)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没入吐蕃。贞元五年(789)复置,徙治泥公山(今甘肃成县西南)。咸通七年(866)又徙治宝井堡(今成县东)。后徙治同谷县(今成县)。五代梁开平初改为文州。唐同光初复名成州。南宋宝庆三年(1227)以理宗潜邸,升为同庆府。元复名成州,属巩昌路。明洪武十年(1377)降为成县。

④辽置,治所在同昌县(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北)。辖境约当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细河上游一带。金初隶川州,大定六年(1166)改属懿州,泰和四年(1204)属大定府。元属东宁路。明废。

⑤金贞祐二年(1214)升灵丘县置,后属代州。治所即今山西灵丘县。元复改灵丘县。


(1)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置,治梁信县(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贺江口)。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封开县一带。隋开皇初改为封州。(2)西魏废帝以南秦州改名,治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南洛谷)。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等县地。隋移治上禄县(今礼县南)。大业三年(607年)改汉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成州。唐初属陇右道。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成县等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贞元五年(789年)置行成州于同谷县西界泥公山。咸通十三年(872年)复置州。后定治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五代梁开平初改为汶州。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复旧名。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为同庆府。北宋属秦凤路,南宋属利州路。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成县。蒙古复降同庆府为成州,并省同谷县入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成县。(3)辽太平元年(1021年),圣宗女晋国长公主所尚驸马都尉萧绍业以从嫁户置睦州,后改名成州,治同昌县(今辽宁阜新市西北红帽子村)。属中京道。金初废。


猜你喜欢

  • 顺义县

    ①南朝梁置,为北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西魏为南阳郡治。隋大业初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厉城县置,属汉东郡。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唐武德五年 (622)废。③明洪武元年 (1368

  • 北谷镇

    清置,属中部县。在今陕西黄陵县东六十里。

  • 金莲川

    俗称金莲花滩。在今河北沽源县西南七十里莲花滩。为金世宗纳凉避暑之地。《金史· 世宗纪》: 大定十二年 (1172),“如金莲川”。《金史·地理志》 桓州: “曷里浒东川,更名金莲川。” 《元史·河渠志

  • 龙平山

    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4赵州:“龙平山在州东北宋子城之西。相传山木高耸,一日风雨骤至, 龙过而夷其半, 因名。”

  • 望水县

    唐武德七年 (624) 置,为南龙州治。治所在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贞观十一年(637) 为钩州治。天宝后废。古县名。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今云南省晋宁县大古城。南诏时废。

  • 彭河

    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32峄县: 彭河在 “县东南五十里。一名中心沟。源出县西四十五里白茅山下之玉华泉,东合众流,又东会氶水,注于泇河。土人谓之运铁河。王应麐曰: 彭城北至氶,有铁官,其

  • 荡口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荡口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金匮县: “荡口镇在城东南五十里。”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部、鹅真荡西岸。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荡口,人口 8000。原名丁村

  • 郑溪

    在今江西宁冈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宁县: 郑溪 “在县城 (治今新城镇) 南。亦曰郑溪井。溢流而入鹅岭水”。

  • 立龙河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广通镇西一里。《方舆纪要》卷116楚雄府广通县:立龙河“源出马鞍山下,流经城西,又北会于大河。大河在县北三十里,自府境流入,汇县境群流而西北出,流入定远县境入龙川江”。

  • 双溪隘

    ①又称双溪公馆隘。在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双溪公馆隘“在屏南县北,接政和县界。明万历十七年,以矿徒作乱创建,拨兵防守”。②亦名双溪口隘。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南双溪。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