戬滨桥镇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十里戬滨镇。清光绪 《嘉定县志》 卷1: 戬滨桥镇,“乾隆间里人萧鱼会创市”。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十里戬滨镇。清光绪 《嘉定县志》 卷1: 戬滨桥镇,“乾隆间里人萧鱼会创市”。
明代西藏地名。明代在乌思藏置都指挥使司,又在全境分封政教领袖五人为王分治辖地。永乐十一年 (1413) 封萨迦教派高僧为思达藏辅教王。《明史·西域三·辅教王》: “辅教王者,思达藏僧也。” 辅教王为明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为茅山高峰之一。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茅峰“在崇寿观北。《旧记》云在崇僖观北独高处,昔青童道君乘飚舆少憩于此,今犹有故飚轮之迹。山之半有绣衣亭,昔三天使者衣绣衣执金册以九锡之命
即鹊岸。在今安徽铜陵、无为、繁昌等县间长江岸。《左传》: 昭公五年 (前537),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吴败诸鹊岸”。杜注: “庐江舒县有鹊尾渚。” 《清一统志·庐州府》: “按,鹊尾渚,亦见《南北史
清顺治十三年 (1656) 置,属天津镇,设都司驻防。即今河北昌黎县东二十五里大蒲河镇。为海防要地。
西汉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二十里古城。东汉废。《水经·㶟水注》:谷水与浮图沟水“出夷舆县故城西南”。即此。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属上谷郡。东汉省。
即今吉林、辽宁两省境之招苏台河。明《全辽志》:大创忽儿河“在(开原)城西北一百里。源出分水岭,西流入辽海”。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 淯水 “在襄阳县东北。自河南南阳府唐县流入县界,名唐河,南流与浊水合,名唐白河,又南入于汉”。
唐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寰宇记》卷46安邑县:龙池宫“唐开元八年置,傍有龙池,水流入盐池,因以为名。今古迹微存”。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南面中门朱明门(又称南薰门)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乾德元年(963),“募诸军子弟数千人,凿池于朱明门外,引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习战池中。初名教船池,开宝六年(9
在今江西石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鱼骨漈潭 “在县东七十里万山间。石岩倒垂,小潭深靓。岩上飞瀑,下蔽潭口,称为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