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抚州

抚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以临川郡改置,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西)。大业初改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复为抚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抚州。宝应元年(762)与县同移治今临川市。自隋设抚州始,辖境屡有减缩,唐武德七年(624)以后相当今江西临川以南抚河流域。五代南唐以后又缩小。宋时仍为抚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抚州路。

②金明昌四年(1193)置,治所在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县以西, 内蒙古集宁市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改为隆兴路。


(1)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临川郡置,治临川县(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唐宝应中移治今临川区)。时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即以“抚”名州(《太平寰宇记》)。大业初复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抚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县以南的盱江及宜黄水、宝塘水流域地。五代南唐分所辖南城、南丰两县属建武军,辖境缩小。两宋属江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抚州路。(2)金明昌三年(1192年)置,治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属西京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升为隆兴府。


猜你喜欢

  • 官渡河

    ①淮水支流潢河上游的俗称。在今河南新县、光山县境。入潢川县境,名小黄河。《明一统志》卷31汝宁府: 官渡河 “在光山县南五里。源出分水岭,至光州为小黄河,北流合梅林、泊陂、张师等河及蒋沟、磨子港入淮”

  • 煤山

    明万岁山之俗称。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公园内景山。明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卷24:“俗所谓煤山者,本名万岁山,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相传其下皆聚石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者。” 又明刘若愚 《明宫史》

  • 佛论岭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东南接徽岭。宋淳熙《新安志》卷5绩溪县:佛论岭“在西北四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四十里。《祥符经》云,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故名”。

  • 婆速府路

    亦作婆娑府路、博索府路。金置,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东南部、吉林西南部与朝鲜慈江道及平安北道部分地。元初直隶辽阳行省,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废为婆娑府巡检司。

  • 安津堤

    在今湖南华容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安津堤“内有十台九堰, 皆利灌溉。正德中,堤坏,复修筑之。《水利考》:县境陂堰堤塘之属,凡九十有余,而安津尤为低洼,修防最切”。

  • 石羊关

    ①元至正六年(1346)置,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东二十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二》 引《县志》称:“关据岭上,颍水合流,至此汇为巨浸而出,道路险隘,关口陡峻。”②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北二十五里石羊桥。《

  • 田家硙

    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为碾硙之所。《资治通鉴》:唐天复元年(901),宦官韩全诲等劫昭宗幸凤翔,至鄠县。“癸丑,李茂贞迎车驾于田家硙”。即此。

  • 保安左卫

    明永乐十五年 (1417) 改天策卫置,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在顺圣川 (今河北阳原县东北东城)。十七年 (1419) 移治西沙城,二十年 (1422)又移治怀安卫城 (今怀安县东南旧怀安)。宣德五年(1

  • 小禄山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方舆纪要》卷105会同县:小禄山在“县西二十里。下有涧水,分二派灌田”。

  • 钊田墟

    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南四十二里钊田街。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6:瑞州府上高县西南有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