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龙河
①北宋汴京外城壕。在今河南开封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1:“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
②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明南京城子城东侧护城河。《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护龙河在上元县治东北,引而南,合于青溪水。宋凿。《志》云:即故子城三面濠,今堙废逾半矣。”
①北宋汴京外城壕。在今河南开封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1:“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
②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明南京城子城东侧护城河。《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护龙河在上元县治东北,引而南,合于青溪水。宋凿。《志》云:即故子城三面濠,今堙废逾半矣。”
即今河北宁晋县南五十里耿庄桥镇。清《畿辅舆地全图》 宁晋县: 耿家桥砦在 “县东南五十五里”。
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二十五里。明、清时落恐甸长官司治此。(1)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中部。朝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20。1937年建村,命名朝阳。农产小麦、莜麦、玉米、谷子等,畜产牛、马、羊、猪。
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山海经·北三经》: 敦舆山,“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清一统志·赵州一》: 泜河 “自临城县西南发源,东南径顺德府内丘、唐山二县界,又东南径隆平县南,至任县入滏阳河
元至正二十年 (1360) 朱元璋改宁越府置,为中书分省治。治所在金华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至正二十六年 (1366) 后属浙江行省。清属浙江省。1912
宋大理置,治所在成纪镇 (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盐源、盐边两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施州。大理置,治今云南省永胜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永胜、华坪、维西、贡山等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之抚远水道。清光绪《吉林通志》 卷22: 混同江 “又北而东受乌苏里江支渠之水,所谓通江也,又东北百里许乌苏里江自南来会”。民国 《依兰县志》 卷1: 耶字碑 “后又被俄人私移于通
北宋于废平陵县置,属武当县。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在广东省龙门县东部。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平陵,人口 7080。因其地多丘陵,集镇地处低平处,故名。1952年为龙门县第五区。
①战国秦建。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史记· 秦本纪》: 昭襄王五十年 (前257),“初作河桥”。《正义》: “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②西晋泰
明置,属石阡府。即今贵州石阡县西枇杷乡。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那良镇一带。《宋史·交阯传》: 皇祐四年 (1052) “寇钦州思禀管”。又作澌凛峒。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西南北仑河北侧,近那良。宋时于此设立澌凛峒长官。北宋嘉祐四年(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