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
即今西藏拉萨市,西藏首府。吐蕃时名热萨,意为山羊背土。即以山羊背土建大昭寺之典故而命名。曾译为逻些或逻娑,后演变为拉萨或喇萨,藏语意为圣地。自吐蕃松赞干布迁都于此,向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0年设拉萨市。
即今西藏拉萨市,西藏首府。吐蕃时名热萨,意为山羊背土。即以山羊背土建大昭寺之典故而命名。曾译为逻些或逻娑,后演变为拉萨或喇萨,藏语意为圣地。自吐蕃松赞干布迁都于此,向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0年设拉萨市。
十六国之一。公元384年由鲜卑族慕容垂建,都中山。在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山东及河南北部、辽宁西部、山西东部地。公元407年为北燕所灭。
即隋东都西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唐韦述《两京新记》说:“东都苑,隋曰会通苑,又改为芳华、神都苑,周回一百二十六里。”
唐置,属吴县。即今江苏吴江市。五代吴越天宝二年 (909) 于此置吴江县,故至今仍以松陵为吴江的别称。在江苏省吴江市北部、京杭运河两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3平方千米。人口11.7万。镇人民政府驻
明万岁山之俗称。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公园内景山。明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卷24:“俗所谓煤山者,本名万岁山,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相传其下皆聚石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者。” 又明刘若愚 《明宫史》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置,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雷州路 (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廉江以南雷州半岛、广西浦北、灵山、防城港以南以东地区及海南省。明洪武二年(1369) 废。元至元十七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长葛县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 (前712),公 “与郑人战于狐壤”,即此。古邑名。又作狐人。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长葛市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年):“公与郑人战于狐壤。
十六国成汉玉衡二年(312)置, 为汉原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东晋永和三年(347)改为江原县。古县名。十六国成汉李雄改江原县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怀远镇。为汉原郡治。东晋永和中
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玉山县: 峡口隘 “在县西北。《闻见录》,自府城东二十里龙溪分路,由牛头岭临江湖出峡口,直抵县之北门,此往来间道也”。
亦作抬马沟、台马沟、代马沟。在今黑龙江省穆棱县西南磨刀石镇东代马沟村。清光绪《皇朝直省图》 吉林图: 宁古塔东北有带马沟。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东清铁路车站道里表: 磨马石站东有抬马沟站。民国 《
即今广西永福县东三十里罗锦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 永福县图: 东有罗锦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