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察山
又名白岔山。或作奔盏山。蒙古语意为神山。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交界处。为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
又名白岔山。或作奔盏山。蒙古语意为神山。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交界处。为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
唐武德初置,治所在新渝县(今江西新余市西北四十里观巢乡小县村)。七年(624)废。唐武德初置,治新渝县(今江西新余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新余、分宜等市县地。七年(624年)废。
俗称准格尔旗。清顺治六年(1649) 置,属内蒙古伊克昭盟。驻地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之西营子乡。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1948年迁今准格尔旗驻地沙圪堵镇。1949年依俗称改为准
①春秋吴邑,后属楚。即今江苏丹阳市。《方舆纪要》卷25丹阳县:“本楚之云阳邑,秦曰曲阿县。”《清一统志·镇江府》 亦谓丹阳县为“战国楚云阳邑”。②战国秦邑。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四十里前头村北。《史记·秦
唐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哈萨克斯坦咸海西。后废。
即哑鲁。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巴鲁蒙河口。《明史·外国列传》:“阿鲁,一名哑鲁,近满剌加。顺风三日夜可达。风俗、气候大类苏门答剌。”
①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南上古城村。三国吴属桂林郡。东晋太兴元年(318) 属晋兴郡。隋属始安郡。唐属象州,乾封元年(661) 废。②1913年改临桂县置,为广西桂林道治。治所即今广西
即刘河镇。清末改 “刘” 为 “浏”,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在江苏省太仓市东部、长江南岸、新浏河两岸。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浏河,人口1.8万。旧名张家行镇,原名刘家港,为漕
①在今山西原平市东。《魏书·尔朱兆传》:北魏建明元年(530),高欢与尔朱兆“斩步蕃于秀容之石鼓山”。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灵岩山。春秋吴建馆娃宫于此。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砚石山“山西有石鼓,
即瞿上城。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八里黄甲乡境与新津县交界之牧马山蚕丛祠九道拐一带。明天启 《成都府志》 卷3: 蚕丛城在 “双流县东十八里”。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49双流县: “瞿上城在县南十八里。…
即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四十三里北关镇。明正统二年(1437)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为考城县治。民国初设考城县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