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答刺河
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元《圣武亲征录》 载: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遭乃蛮伏兵截击。拜答剌为河名,“边只儿” 意为两河合流处,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
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元《圣武亲征录》 载: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遭乃蛮伏兵截击。拜答剌为河名,“边只儿” 意为两河合流处,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四川宜宾市。十年 (1377) 升为叙南卫。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今四川省宜宾市。十年升为卫。
大理国时部落之一。居住于沙过甸一带。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威龙州:“在路西南,夷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乌鸡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 皆獹鲁蛮种。”至元十五年(1278)合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改迪化直隶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在迪化县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辖境约当今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玛纳斯、沙湾、吉木萨尔、阜康、奇台、木垒、米泉、呼图壁等市县地
旧名喀喇巴尔噶逊。俗名达坂城。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 筑,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四面皆山,有险可守。
即今河南信阳县东北七十八里萧店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 咸丰三年 (1853) 六月,太平军与清军 “战于萧店”。
在今贵州贵阳市北。《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贵州驿 “在府城北”。
今四川乐山市城内之老霄顶。《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 高标山 “一名高望山。古备城库之基,即今万景山。府之主山,巍然高峙,万象在前,烟朝月夕,其景无尽”。北宋宣和中建万景楼于上。
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境色也勒吉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色野尔齐河“在左翼东北七十五里。源出噶老图泊,西南流,入芦水”。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四川行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万历三年 (1575) 废入建昌卫。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属四川行都司。万历三年(1575年)废。
地区名。指今湖南澧水支流溇水两岸。东汉时泛称其地居民为溇中蛮。《后汉书·南蛮传》: “和帝永元四年冬,溇中、澧中蛮潭戎等反,……明年秋,溇中、澧中蛮四千人并为盗贼。”古地区名。指今湖南省澧水支流溇水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