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国
在今上缅甸 (今缅甸东北隅尚为掸族居住区)。《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九年 (97) 春正月,“永昌徼外蛮夷及掸国重译奉贡”。同书 《西南夷列传》载: 永宁元年 (120),“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
在今上缅甸 (今缅甸东北隅尚为掸族居住区)。《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九年 (97) 春正月,“永昌徼外蛮夷及掸国重译奉贡”。同书 《西南夷列传》载: 永宁元年 (120),“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
明嘉靖十八年(1539)于承天府置,治所在钟祥县(今湖北钟祥市)。《明史·地理志》 承天府:“嘉靖十年升州为承天府,十八年建兴都留守司于此。”
即今新疆伽师县西南夏普吐勒乡。《清史稿·长龄传》:道光七年(1827)讨张格尔之叛,“张格尔拒战于沙布都尔,多树苇,决水成沮洳,贼数万临渠横列。乃令步卒越渠鏖斗,骑兵绕左右横截于阵,贼溃,追逾浑水河,
①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南水口镇东。东汉废。②西晋太康中改建平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寰宇记》 卷101建州建阳县: “因(武夷) 山之阳为名。” 隋开皇十年 (590)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纳伦河上游纳伦以南。《元史·耶律希亮传》:“时希亮母从后避暑于阿体八升山。”即此。
①西晋永兴元年(304)分长城县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与江苏宜兴市接界。隋废。②南朝梁置,属上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东。隋开皇十八年(598)废入桐柏县。③西魏置,属偏城郡。治所在今
又名大乘山。在今江西南康县北。《舆地纪胜》 卷36南安军: 画锦山 “在大庾。半山有寺曰画锦,故名”。《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南康县: 画锦山 “在县北百里。高百余丈,周亘三十里”。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方舆纪要》 卷24吴江县“黎里镇” 条内: “简村在县东南十五里。地名充浦。宋建炎五年,金人犯境,官军尝顿于此。今有简村巡司。” 清于此置太平湖营千总。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之南港。《明一统志》 卷82琼州府: 南湘江 “在感恩县 (治今感城镇) 南三十里。源发黎母山,至此西南入于海”。
亦曰鸣銮戍。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明史· 成祖纪》: 永乐八年 (1410) 远征漠北,“ (三月) 甲戌,次鸣銮戍”。又作鸣銮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附近。明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阅兵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民国《桦甸县志》卷2:“大甸子距县城四百三十里。”在辽宁省铁岭县东部偏南。面积300.7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甸子,人口1620。原为荒草甸子,形成村落时以地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