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山县

文山县

①即汶山县。治所即今四川茂县。《元史·地理志》 作“文山”。

②清雍正八年(1730)置,为开化府治。治所即今云南文山县。《清史稿·地理志》:“东文山,县以此得名。”1913年改开化县,1914年复名文山县,属云南蒙自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9年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在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064平方千米。人口42.9万。辖9镇、8乡(含5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开化镇。县以境内东文山得名。西汉为都梦县地,属柯郡。东汉废都梦县。西晋为都唐县地,属兴古郡。东晋改西安县。南朝齐改西中县,为兴古郡治,后郡、县均废。唐南诏为僚子部,属通海都督。宋大理为王弄山部及教合三部中的车部、空亭部,属最宁府。元属舍资千户地,属临安路。明初置王弄山长官司(治今县西老回龙)、教化三部长官司(治今县西旧城),属临安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王弄山等长官司地置开化府,治今开化镇。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年)设附郭县文山县。1913年废府,改开化县。1914年改文山县,属蒙自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0年为文山专区专员公署驻地。1958年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地处滇东南喀斯特山原。主要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谷、玉米、小麦、荞麦、豆类、甘蔗、花生、烟草、油菜籽,并产大麻、葵花子、苡仁等。为三七主要产地。特产五香豆腐、他披梨、花红李。矿产有钨、锰、金、银、铜、铁、锡、铝、锑、煤等。工业有采矿、制糖、造纸、化肥、建材、农机、电机、水泥、食品等。平船、砚河公路在县境交叉,西部有文河公路和蒙马公路。名胜古迹有西华山、头塘水库、白沙坡温泉、罗汉山森林公园、柳井风景区。纪念地有德厚、文山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香山澳

    在今广东珠海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0广东: 海 “浪白澳在香山澳之南,为番舶等候接济之所,则香山所之戍守宜切也”。即今广东省珠海市西南海澳。明中叶后为海商萃聚之所。

  • 南宋

    北宋靖康二年 (1127),徽、钦二帝为金兵所虏,赵构即位于南京 (今河南商丘市),是为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正式定都临安府 (今浙江杭州市),称行在所。辖境当今淮河—秦岭—大散关—线以南、

  • 平珠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长官司。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平塘县。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 曲木城

    即曲沭城。在今江苏新沂市西。《梁书·武帝下》:普通五年(524)十月,裴邃等“攻魏建陵城,破之。辛已,又破曲木”。又作曲沐城。在今江苏省新沂市东南。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裴邃等攻魏,破曲木,即此。

  • 顶心坡

    亦名点心山、观音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卷上:“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侧门,便登点心山。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 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7峨眉县: 观心

  • 中路中右翼末旗

    即赛音诺颜部中右翼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图斯哈勒图黑德东。

  • 谢家店

    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辉南镇。清宣统初,辉南厅自大肚川移治于此。

  • 倴城镇

    即今河北滦南县治。清于此置经制外委。民国年间改置县佐。1946年于此置滦南县。在河北省滦南县中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9.3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镇人民政府驻倴城,人口 2.7万。 传元将那

  • 平岭

    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罗宜水东岸。明置土巡司于此。

  • 杖义城

    亦作仗义、伏义。唐大和六年(832)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建,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新唐书·李德裕传》:太和年间,“筑杖义城,以制大度、清溪关之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