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西藏西部。北界新疆,东界后藏,东南邻尼泊尔,西南邻印度。宋代称为纳里,元代称纳里速古鲁孙。藏语意为阿里三部。旧指古格(在今阿里西南部)、布浪(在今阿里东南部普兰一带)、芒城(在今拉达克地区),这是由
在今江苏宜兴市东。《清一统志·常州府一》 “西蠡河”条:“又有东蠡河,在荆溪县东十五里。北接余皮渰,东南入于太湖,宋咸平中浚。”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属大宁都司。永乐元年 (1403) 徙治顺义县 (今北京市顺义县)。《明 一统志》 卷1顺天府: 营州左屯卫 “在顺义县治东”。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今辽
原名邓步。亦名定步市。即今安徽郎溪县北四十里定埠镇,北接江苏高淳县界。北岸有镇,亦称定埠。河上有桥,连为一体,为皖苏间古镇。明嘉靖 《建平县志》 卷1 《坊乡》: 定步街 “在县北四十里。旧名邓步”。
即今江苏武进县北澡港河东岸圩塘镇。元、明置于塘巡司于此。
金兴定中升盂县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盂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盂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 改盂县。金兴定中升盂县置,治今山西省盂县。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盂县及其附近一带。寻复为县。元又置州,属冀宁路。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陕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双桥河入黄河口处东岸文底。大业三年 (607) 属河南郡。唐属虢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属陕州。明初移治故湖城县城 (今灵宝市西北
即水。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 自汝水别出,东北流经西华、商水二县,至周口市西北入颍水 (今沙河)。元至正年间汝水东出溵水入颍。此后遂成为北汝河下游。
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坊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郃阳县:坊镇“在县东二十里”。在陕西省合阳县东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坊镇,人口 5940。宋由兴隆寺得名兴隆市,后改名宝坊街
亦作市利寨。在今安徽砀山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市方寨“旧为河滨冲要,县主簿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