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林头镇

林头镇

又作淋头集。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镇。清乾隆 《含山县志》 山川全图: 西南有林头。


(1)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头,人口1.8万。传为东晋降将姚襄拎头自刎处,后演变为林头。1949年设林头乡,1958年改上游公社,1961年改林头公社,1984年置林头镇。1992年张町、福山二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水泥、砖瓦、化纤针织、铸冶等厂。镇西有姚晋庙。淮南铁路、合巢芜高速公路、合芜公路经此,裕溪河设航运码头。(2)在广东省电白县中西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8.3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头圩,人口 6400。昔有商贩摆卖于一橄榄树下,后渐成圩集,称榄头圩。“榄”方言与“”谐音,故名。1950年为电白县第四区。1958年置林头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地处沙琅江谷地平原区。产稻、花生、甘蔗、荔枝。有农副产品加工、玉饰磨制、手套、木器、香料等厂。七那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蒜岭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 蒜岭 “以山形如蒜瓣而名。一云以山石间多产蒜也。登其巅,东望涨海,弥漫无际。旧有照海亭”。

  • 连樊水

    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寰宇记》卷110临川县:连樊溪“甘渚《临川记》云,东兴人家曾以甑渍井中,乃流出连樊溪。甘渚以得之”。《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连樊水“在府城西北五里。源出连樊山,流至郡城西,抱城

  • 沐源川

    一作沐川源。即今四川沐川、犍为二县西之岷江支流沐川河。《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南诏酋龙入寇,定边都头安再荣屯于大渡河北,蛮“逾雪坡,奄至沐源川”,即此。古水名。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境岷江支流沐

  • 上庸县

    ①春秋楚置,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史记·张仪列传》:“(楚)靳向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即此。秦属汉中郡。东汉建安末为上庸郡治。南朝梁废。②隋开皇十八年(5

  • 金瓜石

    在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为台湾著名金铜矿产区。该矿发现于清光绪十九年 (1893),铜的最高年产量达1780吨,金的最高年产量10474两,并有水银矿藏。林兴仁主修 《台北县志》 卷3说: “本火山体,

  • 沈家庄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里林埭镇清溪桥附近。《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沈家庄“在县东十里,亦曰沈塘, 与乍浦相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歼倭寇首领徐海于此。(1)古地名。故址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东南

  • 底柱

    山名。亦名砥柱山、三门山。在今山西平陆县东、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为黄河漕运极为艰险之处。《尚书· 禹贡》: “底柱析城,至于王屋。” 即此。《汉书·沟洫志》: 武帝时,河东守番系言: “漕从山东西,岁

  • 陆陌镇

    清置,属乾州。即今陕西乾县东北上陆陌。

  • 金凤渠

    唐咸亨三年 (672) 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邺县: “南五里有金凤渠,引天平渠下流溉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南。唐咸亨三年(672年)引天平渠水下流至金凤台侧,又东出以溉田,故名

  • 刺客寨长官司

    元置。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