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侯祠

武侯祠

①在今河南南阳市西郊卧龙岗。魏晋时始建祠于此。宋、元遭兵燹。今祠为明正统以后重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等。后有草庐、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三顾堂、野云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新建了汉画像馆和汉碑亭。

②亦名昭烈庙。在今四川成都市区南武侯祠大街北侧。为祭祀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庙宇。始建于公元5世纪。《方舆胜览》 卷51成都府: 武侯庙,“孔明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上。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后封武兴王庙。至今祠祀不绝”。原在旧城内,后建于旧城南郊,与先主庙毗邻。明初,形成君臣合庙的格局,明末毁于兵燹。今庙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 重建,占地四万平方米,有刘备殿、诸葛殿五重,大门额书 “汉昭烈庙”。内有唐元和四年(809) 裴度撰、柳公绰书、鲁建刻石的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后人称为 《三绝碑》。西南为 《汉昭烈皇帝之陵》。唐诗人杜甫 《蜀相》 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此。据同治 《成都县志》卷2载: 有三处武侯祠,除上与昭烈合祭祠外,城北簸箕街有丞相祠,城西北九里堤有诸葛庙,均早已不存。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在今陕西勉县南定军山下。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墓园古木荫翳清幽,并有正殿、庑房等古建筑,悬挂匾额、对联,衬以林立的碑石,更显得庄严肃穆。


(1)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卧龙岗。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修。清康熙时,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祠东南隅有台,传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隅有龙角塔。建国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了汉画像馆和汉碑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西晋末年十六国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原在成都少城内,后迁至南郊,与蜀先主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现存殿宇系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旧址上重建。杜甫《蜀相》诗云:“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祠内古柏葱郁,环境幽雅,青瓦红墙,殿宇宏伟。有著名唐碑,通称“三绝碑”。刘备殿东壁为近人沈尹默书《隆中对》,西壁有岳飞书《出师表》木刻。东西偏殿,有关羽、张飞等塑像。诸葛亮殿正中为武侯贴金塑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塑像。殿内外匾对甚多,最著者为清赵藩一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诸葛亮像前,有铜鼓三面,称“诸葛鼓”,铸于公元6世纪以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在陕西省勉县旧城东0.5千米处。祠内古木参天,建有殿庑、游廊、房舍7大院56间。祠堂北向,雷峰屏障于前,汉水环绕于后。祠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大殿内有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纶巾,羽扇,神态自然,侧塑关兴、张苞立像。唐杜甫在《夔州歌》云:“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悉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即指此祠。历代名人如桓温、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祠内留有墨迹刻石。现共有汉、晋、唐、宋、元、明等时期碑刻40余通。附近尚有武侯读书台、莲花池、卧龙岗、走马岭、马超墓、万寿塔等,均为游览胜地。1983年维修了大门、乐楼、东西辕门、琴楼、厢房、大殿、望江亭和围墙等。

武 侯 祠


猜你喜欢

  • 车头河

    在今贵州平坝县南十里。《清一统志·安顺府》:车头河“水势百折,渔舟往来其中,其下流为洛阳河”。

  • 木高镇

    即今江西武宁县西八十三里木皋。《清一统志·南昌府二》:木高“在武宁县,有县丞驻此”。

  • 良成侯国

    西汉置,属东海郡。始元五年(前82)封鲁安王子文德为良成侯。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西南沂水东。东汉改为良成县。西汉置,治今江苏省邳州市东南。东汉改为县。

  • 冶谷水

    即今陕西淳化县东冶峪河。《水经·渭水注》:“郑渠又东径捨车宫,南绝冶谷水。”《清一统志·邠州》 引《淳化县志》:“冶谷水在县东门外,即县河,一名淳化河。源出蝎子掌山,径县东合甘泉水、马跑泉,又东南流径

  • 黑逵垒

    又名刘黑逵垒。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元和志》 卷15永年县: 刘黑逵垒 “在县(今永年县东南城关镇) 西南十里,洺水南。贞观四年于垒东置昭福寺,碑岑文本撰”。《方舆纪要》 卷15广平府:

  • 罗坑

    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南罗坑。清同治《韶州府志》 卷11曲江县有 “罗坑墟”。

  • 昭觉县

    清宣统二年 (1910) 置,属宁远府。治所即今四川昭觉县。昭觉为 “交脚” 谐音,彝语意为 “倾斜的坝子”。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

  • 太公城

    故址在今缅甸中部抹谷附近。相传为缅甸最古都城。据《新元史·外国列传》 “缅国”条所述,此城同江头城、马来城、安正国城和蒲甘缅王城并称为缅中五城。《新唐书·南蛮列传下》 骠国之“悉利移”城亦在此。

  • 龙脑山

    在今广东罗定市北隔河一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 龙脑山,“山势盘旋, 若回龙然”。

  • 阿者迷河卫

    明永乐六年(1408)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铁力市北依吉密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六年(1408年)置,治所今地不详。辖区约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额依集密河流域。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