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顺县

永顺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析新兴县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南五十里。北宋开宝五年(972)废。

②清雍正七年(1729)改永顺厅置,为永顺府治。治所即今湖南永顺县。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新兴县置,治今广东省云浮市东。属新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新兴县。(2)今县名。在湖南省西北部、沅江支流酉水以北。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3809 平方千米。人口49万。辖9镇、37乡。县人民政府驻灵溪镇。五代置永顺州,治今县东南老司城。宋置永顺州、渭州(南宋改为南渭州)、溶州等羁縻州。元置麦著土村长官司和会溪施溶等长官司;至元中置永顺路,至大三年(1310年)改为永顺等安抚司,至正十一年(1351年)升为宣抚司,治今麻岔乡司城村。明初为永顺州,旋改为永顺等安抚司。洪武六年(1373年)升为宣慰司,所辖南渭、施溶二州和腊惹洞、麦著黄洞、驴迟洞三长官司相当今县地。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永顺县,迁治今灵溪镇,属永顺府。府、县同治。1912年裁县留府,次年废府复置县。1914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永顺专区,为专员公署驻地,并为湘西行政区公署驻地。1952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4年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1955年由湘西苗族自治州代管。1957年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西山地西北部武陵山区,地形以山地为主。酉水、猛洞河、牛路河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林业为主,产松、杉等用材林和油桐、油茶、柑橘等经济林。盛产中药材。农产稻、玉米、甘薯、油菜籽、烟草等。矿产有煤、铁、大理石等。工业有水泥、卷烟、卫生材料、造纸、纺织、采煤、化工、冶炼、汽车修配、民族工艺等。焦柳铁路穿经东南部,设五站。公路有209国道及1801、1828、1841省道。酉水通航。塔卧镇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二、六军团革命烈士纪念碑。名胜古迹有溪州铜柱、老司城、祖师殿、不二门、小溪杉木河森林公园、猛洞河风景区。


猜你喜欢

  • 云窝

    亦名簇店、鷟店、初殿。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骆驼岭后一里。清光绪《峨眉山图说》:“初殿,其山形若鸑鷟,亦名鷟殿,又曰簇店。盖原祗板屋一间,僧煮汤以俟游客蒸炊,后改店为殿,即云窝也。”

  • 汝阳道

    1914年由豫南道改置,属河南省。治信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约当今河南伏牛山、沙河、洪河、维河以南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豫南道改名,治信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属河南省。辖信阳、南阳、

  • 西垣县

    北魏永安中侨置,属新安桥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 常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常州为路,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武进、晋陵二县 (同治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市县地。至正十七年 (1357) 朱元璋改为常州府。元至元十

  • 嵩螺山

    在今广东五华县南。《方舆纪要》 卷103长乐县: 嵩螺山在 “县南九十里。峰峦连属,起归善、海丰,终于潮州,为一方巨镇。山出石,可煮铁”。

  • 青龙铺

    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三十里青龙镇。明嘉靖 《南安府志》 卷18: 大庾县有青龙铺。

  • 云津桥

    在今云南昆明市东。《清一统志·云南府二》:云津桥“在昆明县东二里许,跨盘龙江上。本名大德桥,明洪武中修建。以其当云南之要津,故更今名”。在今云南省昆明市东、盘龙江上。元称大德,明洪武中修建时以其当云南

  • 蒲什河

    一名大蒲石河。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之蒲石河。为鸭绿江支流。《清史稿·地理志》:鸭绿江 “右受小蒲石、永甸、长甸、大蒲石、安平诸河”。

  • 始成县

    南朝宋元嘉九年 (432) 置,属新会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南朝梁、陈间改熙潭县。

  • 齐禹县

    1942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齐河、禹城二县析置,治齐河城(今山东齐河县南齐河旧址)。取二县首字为名。1950年5月撤销,并入齐河、禹城二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2年由齐河、禹城两县析置。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