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汉阳县

汉阳县

①西汉置,属犍为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东汉属犍为属国。三国蜀汉属朱提郡。南朝梁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后废。

③北魏置,为魏明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阴县西北汉阳乡。北周废。

④西魏改兰仓县置,属长道郡。治所即今甘肃礼县。隋废。

⑤隋大业二年(606)改汉津县置,属复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寰宇记》卷131:“以在汉水之南, 居嶂山之阳为名。”三年(607)属沔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徙治凤栖山(今武汉市汉阳区),宝历二年(826)属鄂州。五代周显德五年(958) 为汉阳军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汉阳府治。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49年徙治蔡甸镇(今武汉市蔡甸区)。1992年9月改为武汉市蔡甸区。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一带。属犍为郡。三国蜀属朱提郡。南朝齐改属南朱提郡。南朝梁废。(2)北魏置,治今陕西省汉阴县西南。为魏明郡治。北周废。(3)西魏废帝改兰仓县置,治今甘肃省礼县。为汉阳郡治,北周属长道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长道县,移治今西和县北长道镇。(2)古旧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以汉津县改名,治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东。属沔阳郡。“以在汉水之南,居嶂山之阳为名”(《太平寰宇记》)。唐武德四年(621年)移治今武汉市汉阳区。唐初为沔州治,太和中后属鄂州。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为汉阳军治。元、明、清为汉阳府治。1912年裁府留县。1927年和1949年曾先后将城区与武昌、汉口合设武汉市。1949年迁治蔡甸镇。1992年撤销汉阳县,并入武汉市,改设蔡甸区。


猜你喜欢

  • 郭道镇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郭道,人口6250。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故名郭道。1949年为沁源

  • 宜黄水

    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寰宇记》 卷110抚州宜黄县: 宜黄水 “在县东南二百六十三里。源出黄土岭,沿流合章水,至西津与汝水同流”。《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宜黄水 “在宜黄县东。本宜、黄二水,宜水源出县

  • 五郎关

    即今陕西宁陕县。明正德十六年(1521)设五郎坝巡司。清顺治年间裁。乾隆四十八年(1783)于此置五郎厅,后废。1936年宁陕县迁治于此。

  • 海兰路

    即合懒路。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

  • 青羊塞山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8赤城堡: 青羊塞山 “在堡西南十五里”。

  • 钟 (鍾) 题

    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三国志·蜀书 ·姜维传》: 延熙十八年 (255),魏雍州刺史王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

  • 尉山

    在今江西宜丰县东。《明一统志》 卷57瑞州府: 尉山 “在新昌县东七十里。旧传汉梅子真为南昌尉,上书言事,不报,遂携妻子隐此”。

  • 粉壁寨

    在今广西容县西南四十里。明、清于此置巡司。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巡检司于此。

  • 龙山集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二十六里龙山乡。北齐置龙山县于此。

  • 太沵河

    即今吉林大安市北洮儿河。源出大兴安岭索岳尔济山,东南流入嫩江。《魏书·勿吉传》:“初发其国,乘船泝难河西上,至太沵河,沉船于水,南出陆行,渡洛孤水,从契丹西界达和龙。”即“太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