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汝南郡

汝南郡

①西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徙治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三国魏徙治新息县(即今河南息县)。东晋移治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县)。南朝宋泰始中为司州治。北魏皇兴中为豫州治。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改蔡州复置。唐武德初改为豫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汝南郡。乾元元年(758)改为豫州。

②东晋咸和中侨置,属郢州。治所在涂口(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太元时改置汝南县。

③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为东豫州治。治所在南新息县(今河南息县)。隋开皇初废。

④北魏永安元年(528)置,属广州。治所在符垒城(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三十四里大营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废。

⑤又作南汝南郡。南朝宋侨置,属司州。治所在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西魏改为董城郡。


(1)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治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淮河间,京广铁路线西侧以东及安徽省茨河、西肥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其后治所屡迁,辖境渐小。东晋移治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废。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蔡州、豫州为汝南郡。(2)东晋咸和中置,治涂口(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东)。属荆州。后降为县。(3)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置,治南新息县(今河南息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息县。隋开皇初废。(4)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侨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西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


猜你喜欢

  • 秦皇寺

    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南新秦乡。清嘉庆 《华阳县志》 卷6: 义兴场 “即秦皇寺,治东六十里,交仁寿县界”。1917年四川督军戴戡为乱军袭击死此。

  • 牢固关

    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南。《清一统志·汉中府二》 “铁锁关”条下:“又牢固关,在州南四十里。”

  • 龟龙山

    即龙鼍山。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南二十里。《寰宇记》卷158恩州阳江县:龟龙山“在恩平县西南。高三百余丈,周回一百五十里。山形似龙,下有龙穴,往往兴雨云是龟洲”。

  • 三河口

    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三河口乡。清嘉庆《马边厅志略》作“三河场”。集镇名。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北部、北塘河两岸。属焦溪镇。人口1200。为原三河口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河口因北塘河、西沟河、申浦河交

  • 穿崖囤

    在今贵州遵义、仁怀两县间。《明史·吴广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播之役,“ (郭)通绪扼穿崖囤,广督土汉军击破之”。约在今贵州省遵义、仁怀二县间。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吴广

  • 南谢漳

    即今河北衡水市东北二十一里南谢漳村。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4衡水县图: 东北有南谢章。

  • 沙角山

    ①在今广东东莞市南新湾镇南。近洋面,形势陡削,为船舶必经之地。清宣统《东莞县志》卷5山川:“自凤凰山至沙角山诸山, 皆有炮台。”②即今甘肃敦煌市南鸣沙山。《寰宇记》卷153燉煌县:“辛氏《三秦记》云:

  • 仙女山

    一名仙女岭。在今广西贵港市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08贵县:仙女山“亦曰仙女岭。嘉靖初,藤峡瑶民据此,谓之仙女砦”。古山名。又名仙女岭。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北。明嘉靖初,藤峡瑶据此,谓之仙女寨。

  • 畹町镇

    1932年置,属云南潞西设治局。治所即今云南畹町市。傣语 “畹” 为太阳,“町” 为当顶,意即太阳当顶。1950年属潞西县。1954年升为县级镇,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85年改设畹町市。旧镇名。

  • 达洞滩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近空舲峡。南宋陆游《入蜀记》:“过达洞滩,滩恶,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