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桥
一名中洲桥。俗名仓前桥。在今福建福州市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中洲桥“在闽县万寿桥之南。又名江南桥。本朝乾隆十六年,因旧址甃石为梁,长四百四十尺,广三十八尺,邑人何际逑等捐修,巡抚潘思榘为记”。
即“中洲桥”。
一名中洲桥。俗名仓前桥。在今福建福州市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中洲桥“在闽县万寿桥之南。又名江南桥。本朝乾隆十六年,因旧址甃石为梁,长四百四十尺,广三十八尺,邑人何际逑等捐修,巡抚潘思榘为记”。
即“中洲桥”。
南朝梁、陈间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唐武德五年 (622) 为齐州治。贞观二年 (628) 属绥州,八年 (634) 改属贞州,十三年 (639) 属广州。至德二年 (757) 改为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七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南。北魏为安德郡治。北齐天保七年 (556) 省。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德州。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北 (德平镇西南三十里)。大业初属平原郡。唐贞观十七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郊王湾村西北涧河右岸台地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8年发现。1959年秋和1960年春两次发掘,揭露面积3350平方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房基九座,
又名甲城。在今江苏句容县南。《南史·周弘让传》: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周弘让“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盛垒”。宋《景定建康志》卷20:仁威垒,“故老相传达溪将军屯兵于此。或云弃甲,因名甲城
在今河南汝南县城。《金史·哀宗纪》:天兴二年(1233)八月,“丁丑,上阅兵于见山亭”。《清一统志·汝宁府二》:见山亭“在府治前牙城上”。
即今宁夏隆德县西南沙塘镇。《清一统志·平凉府二》 “隆城驿”条下:“西十里铺沙塘铺、乱柴铺,俱设墩台。”
①在今湖南茶陵县东南,沤江之北。《方舆纪要》卷80茶陵州“颜江”条下:“又有沙江,出县南三蛟泉,西流三十里达洣。”②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沙江在府东。源出四十里山,西流入鲁
即庾亮楼。在今江西九江市区北部长江之滨。其矶石突出江岸百许步。相传晋庾亮镇江州时所建。按 《晋书·庾亮传》 有秋夜登南楼事,然亮时江州镇武昌,不在湓城。李白诗云,“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亦未尝言在
即昆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西北二十三里。南朝梁时设昆山县于其北。唐天宝中因置华亭县,昆山县移治西北马鞍山下。后马鞍山习称昆山,此山遂名小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