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江夏郡

江夏郡

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治所在西陵县(今湖北新洲县西二里)。《汉书·地理志》 注:“应劭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潜江市、嘉鱼县、蒲圻市以东,红安、新洲、蕲春、阳新等县以西,崇阳、通山等县以北,安陆市、河南信阳、罗山、光山等县以南地。东汉建安初,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徙治夏口城(今武汉市汉口城区)。建安十三年(208)初,孙权破城杀黄祖,掳掠而去。江夏太守刘琦另筑夏口城(今武汉市汉阳城区)。年底,曹操任文骋为江夏太守驻此。赤壁战后,文聘徙治石阳(今黄陂县西)。三国魏嘉平三年(251)徙治上昶城(今云梦县西南)。西晋徙治安陆县(今安陆市北)。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徙治夏口城(今武汉市武昌城区)。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三年(607)复置。唐初改为鄂州。天宝元年(742)复置,乾元元年(758)复为鄂州。

②三国魏置,治所在上昶城(今湖北云梦县西南涢水东岸)。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应城、黄陂、云梦、大悟及河南信阳、罗山等市县地。西晋移治安陆县(今湖北云梦县)。南朝宋废。

③北魏孝文帝置,治所在江夏县(今河南泌阳县北五十里)。隋开皇三年废。


(1)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治西陵县(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西)。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钟祥、潜江、仙桃、嘉鱼、赤壁、崇阳等市县以东,及河南省光山、新县等县以西、信阳市以东,淮河以南地。三国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云梦县西南),吴江夏郡治武昌县(今湖北鄂州市)。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名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县(今武汉武昌区)。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武汉市以西,赤壁市以东,长江南、北及汉水、澴水下游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鄂州为江夏郡。(2)北魏置,治江夏县(今河南泌阳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猜你喜欢

  • 隋唐东都皇城

    一曰太微城。又称南城。在东都西北隅、宫城之南,即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载: “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 亦即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所说的 “

  • 寿昌溪

    新安江支流。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源出三井尖东北,流至建德市(白沙镇)西入新安江。《元丰九域志》卷5:睦州寿昌县有“寿昌溪”。《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寿昌溪“在县西。源出西南六十里之鹅笼山……流长九十

  • 降宗

    又作降里、降营、江谿、绛谿。治所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江村。

  • 北庭都元帅府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置,治所在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后废。元元贞元年(1295年)以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西北。延祐时,辖境相当今乌鲁

  • 十八盘口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十八盘口“在县西十八盘岭下”。

  • 浊泽

    一名皇陂。在今河南长葛县西。《史记·魏世家》: 魏惠王元年 (前369),韩、赵 “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水经·温水注》: “皇陂即古长社县之浊泽也。” 《史记正义》 谓应是 “解县

  • 大历县

    唐大历二年(767)置,属道州。治所在今湖南新田县西。北宋乾德三年(965)废入宁远县。古县名。唐大历二年(767年)分延唐县置,治汉舂陵故城(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与新田县交界处)北。以年号得名。属道

  • 南州津

    即采石津。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陈书·宣帝纪》: “自今有罢任之徒,许分留部下; 其已在江外,亦令迎还,悉住南州津里安置。”又称南津。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

  • 元结墓

    在今河南鲁山县北二十六里泉上村北青条岭下。元结(723—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乱入猗玗洞,因号猗玗子。河南(今洛阳)人。少居鲁山商余山。唐代著名文学家。曾任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道州

  • 文殊寨

    即今福建仙游县西文殊。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移白岭寨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