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山
即沈家山。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镇。《清一统志·宁波府一》:沈家门山“在定海县东九十里,外通莲花洋,最为要地”。
即沈家山。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镇。《清一统志·宁波府一》:沈家门山“在定海县东九十里,外通莲花洋,最为要地”。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 改义伦县置,为儋州治。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熙宁六年 (1073) 为昌化军治。南宋绍兴六年 (1136) 改属琼州。十四年 (1144) 复为昌化军治。端平二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明史·吴广传》:万历间征播之役,“广合希彬军连战红碗、水土崖、分水关皆捷,遂进营水牛塘”,即此。
在今云南永胜县南五十里㟍峨村。 《清一统志·永北厅》:㟍峨旧城 “蒙氏所筑, 遗址犹存”。
①南朝宋置,为侨郡,属梁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水经·漾水注》: 清水“又东南径新巴县东北,又东南径始平侨郡南,又东南径小剑戍北”。后废。②南朝齐建武三年 (496) 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三
其上游即猪龙河的上游大沙河,下游即天津海河。《水经注》 称之为泒河尾。《说文》: “泒水,出雁门葰人戍夫山,东北入海。” 即此。《寰宇记》 卷62安喜县: “ 《水经注》 云: 泒水历天井泽,南水流所
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明史·地理志》 镇沅府: “西有波弄山,山上下有盐井六。” 《清一统志 · 镇沅州 》 引 《镇沅府志》: “土人掘地为坑,深三尺许,纳薪其中焚之,俟薪成灰,取
①辽天显元年 (926) 改渤海国扶余府置,治所在黄龙县 (今吉林农安县)。《辽史·地理志》:“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 保宁七年 (975)废。开泰九年 (1020) 复置。辖境约当
一作齐克腾木。即今新疆鄯善县东七克台镇。《清一统志·吐鲁番》:齐克塔木“在纳呼西一百四十里。自纳呼西入谷口,山径崎岖,七十里就平地,又七十里至此,有水草可驻牧。有墩、有城”。
唐武德二年(619)置,属万州。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南广纳坝。《寰宇记》卷140通江县:“废广纳县在州(璧州)南五十里。……以县界广纳溪为名。”贞观元年(627)属璧州。天宝初属始宁郡,乾元初复属璧州。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 喝门江 “在 (交州) 府西南”。《明史·张辅传》: 永乐七年 (1409),讨简定,“遂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古水名。在今越南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