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南路
金天会六年 (1128) 析河东路南部置,治所在平阳府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汾西、和顺等县以南及河南黄河以北、修武县以西地区。金末废。
金天会六年(1128年)分河东路置,治平阳府(治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南部及河南省武陟县以西的黄河以北地区。兴定三年(1219年)移治晋安府(治今山西新绛县)。蒙古废。
金天会六年 (1128) 析河东路南部置,治所在平阳府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汾西、和顺等县以南及河南黄河以北、修武县以西地区。金末废。
金天会六年(1128年)分河东路置,治平阳府(治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南部及河南省武陟县以西的黄河以北地区。兴定三年(1219年)移治晋安府(治今山西新绛县)。蒙古废。
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3新添卫:甲港溪在“(丹平长官)司东十五里。流入瓮城河”。
北魏孝昌中置,属襄州。治所在西舞阳县(今河南舞钢市西)。隋开皇初废。北魏孝昌中置,治西舞阳县(东魏改为临舞县,今泌阳县西北)。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舞钢市及泌阳县东北部、舞阳县西南部。属襄州。东魏、北周属
明正德十六年(1521)置,属芒部府。治所在今云南彝良县东北九十四里果稠。嘉靖五年(1526)属镇雄军民府。清初废。
①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汉书·文帝纪》: 文帝后元六年 (前158),以 “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以防匈奴。后置仓于此,亦名细柳仓。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
清乾隆三年(1738)置,为镇安府治。治所即今广西德保县。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敬德县合并置德保县。古旧县名。清乾隆三年(17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为镇
在今辽宁凤城市北。 为叆河支流。 《清一统志·奉天府一》: 草河 “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三十里。 源出桃树峪, 东南流入叆河”。
即今山西古交市。旧属交城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即狼楚河。今西藏西部象泉河。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冈噶江“源出冈底斯山东南,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山形似蹲象,故名。其山北麓有泉,出汇为池,西北流,有一水自
一作哲古宗。即今西藏措美县东北哲古。《清一统志·西藏》 卫地诸城:则库城“在喇萨东南三百四十里”。
在今广东阳东县西。《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罗琴山 “在州西二十里。昔罗含尝携琴游此山,故名。山顶有石如棋盘,云仙人常枰棋于此”。《方舆纪要》 卷101阳江县: 罗琴山在 “县西二十五里。高三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