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鄢陵县地。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尉氏县 (今河南尉氏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鄢陵、扶沟等县地。贞观元年 (627) 废。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大业初废。(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尉氏县(今属河南)。贞观元年(627年)废。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鄢陵县地。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尉氏县 (今河南尉氏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鄢陵、扶沟等县地。贞观元年 (627) 废。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大业初废。(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尉氏县(今属河南)。贞观元年(627年)废。
又作米占山。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之克鲁格拉亚索扑卡山。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5:乌苏里江“经(朱尔根)城西境稍北,有能兔北河自东合三水西北流经城之北境,而西来会。又西北,经西朱尔根城之北,有奴客
一作淡水。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淡水镇。《东西洋考》:明崇祯二年(1692),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筑城塞,名圣多明各(San Domingo)。当地人称“红毛城”、“沪尾城”。清咸丰十年(1860)开放为对外
①北魏孝昌中置,治所在白马城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浮山、安泽、汾西等县地。建义元年 (528) 改晋州。②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肆州置,治所在下溠县 (今湖北随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西约百里的夹山柳树沟。形态万千的花岗岩下有清泉一泓,汇潴成池。岩刻即集中分布在山泉后的花岗岩壁上。有岩羊、山羊、双鹿相对、人弯弓射猎、高轮车和太阳等形象。图案长10—20厘
即今河北玉田县南六十里石臼窝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玉田县图:西南有石臼窝镇。
即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南和、任县东之留垒河。《寰宇记》 卷59平乡县: “落漠水在县西南十八里,古薄洛津也。语讹,故为落漠。” 《清一统志·顺德府》: 落漠水 “一名刘累河。俗亦称牛尾河。自鸡泽县流入县
唐天宝二年(743)改咸驩县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演州西。乾元初属驩州。广德间属演州。后废。古县名。唐天宝二年(743年)以咸驩县改名,治今越南义安省演州西。属驩州。后废。
即比景县。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旧唐书·地理志》 北景县:“晋将灌邃攻林邑王范佛,破其国,遂于其国五月五日立表,北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已南, 皆北户以向日也。北字或单作匕。”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县东。东汉初废。②东魏天平二年(535)析元城县置,属魏尹。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东北八里平邑村。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魏州。大业初废。③1944年山东革
①金大定七年 (1167) 改保定县置,为泾州治。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泾河北岸。以泾水为名。明洪武三年 (1370) 省入泾州。②1914年改泾县置,属甘肃泾原道。治所即今甘肃泾川县。1927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