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洪山镇

洪山镇

①金置,属介休县。即今山西介休市东二十里洪山镇。

②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八十里洪山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山西省介休市中部。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山,人口5450。因位于狐岐山(俗称洪山)得名。1949年属介休县二区。1953年设洪山乡,1958年属义安公社,1984年置洪山镇。产小麦、玉米、谷子、豆类、薯类、苹果、梨。特产大盖柿。有铁、黏土、耐火土、石膏等矿。有制瓷、煤焦、水泥、耐火材料等厂。有公路通太原、运城、介休等地。名胜古迹有宋代瓷窑遗址、洪山泉、源神庙、环翠桥楼等。(2)在安徽省太和县北部。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山庙,人口870。相传该地东汉时人洪山为救刘秀被王莽兵所杀,刘秀称帝后,在此建庙以纪念,集以庙名。1947年属洪山区,1969年成立洪山公社,1983年设洪山乡。1992年茨北、马湾2乡并入置镇。产小麦、棉花、油菜籽、烟叶、薄荷、大青根等。草帽编织业为传统工艺。有公路接105国道。古迹有东汉遗碑透龙碑。(3)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北部、闽江西岸。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山园路。以明建洪山桥取名。1958年设洪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1995年从郊区划归鼓楼区。产蔬菜、稻、福橘、淡水鱼。有机械、铝材、制药、石料、录像带等厂。名胜古迹有文林山革命公墓、林则徐墓、张经墓、西禅寺、地藏寺、西河公园、温泉公园、屏山公园等。(4)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部。面积3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山,人口2.6万。洪山原名大荒地。1904年德国侵略者在此建立“黉山炭矿局”,1930年后,以同音演变为洪山。建国初分属淄川县第一区、第二区。1955年属洪山区。1956年为洪山区洪山镇。1958年洪山区撤销,并入淄川区;同年9月成立洪山公社。1982年恢复洪山镇。产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甘薯等。境内蕴藏煤炭、铝土、陶土等。有煤井、水泥、建筑、机械、石料加工、压力容器、肉制品、丙纶纤织造等厂矿。农贸集市兴盛。自淄川火车站至龙泉矿的铁路及湖南公路纵贯镇境。蒲家庄为清文学家蒲松龄故里,有蒲松龄纪念馆。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曾在此领导工人运动。(5)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西南部。面积30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山,人口1.8万。原名茅茨畈,1957年以大洪山更为今名。1948年属洪山县,曾为洪山县政府驻地。1955年属随县洪山区,1958年为洪山公社,1984年置洪山镇。涢水经境。主产稻、小麦、棉花,盛产三黄鸡,还有木梓、油桐、木耳、龙须草等特产。为市茶叶生产基地。有制砖、农具、化工、罐头、印刷、磷肥等厂。是随州西南交通中心、农副产品集散地。随宜公路经此。(6)在湖南省衡南县东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双王庙,人口800。1950年设双林乡。1958年并入巨麓峰公社,1961年析出原乡域设双林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古城乡并入置镇,更名洪山镇。主产稻,并产油菜籽、西瓜、蜜橘、花生等。特产湘黄鸡。有农机、印刷、塑料等厂和建筑队。设有圩场,交易多仔猪。有公路与衡阳—衡东公路相接。(7)在四川省阆中市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山,人口460。以洪山庙得名。1949年为洪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朱镇、宝马、元山三乡划入。1994年朱镇、宝马二乡划出。石油蕴藏丰富。产棉花、蚕茧、广柑。有酿酒、制糖、酿造、鞭炮等厂。通公路。(8)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西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寺,人口300。1953年设洪山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设镇。主产稻、玉米、小麦,盛产蚕茧、木耳、茶叶。恒紫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龟兹县

    西汉置,为上郡属国都尉治。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北。《水经·河水注》:“县因处龟兹降胡著称。”《后汉书·张奂传》:永寿元年(155),安定属国都尉“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

  • 青塞特启勒图盟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置,属科布多参赞大臣。在今新疆青河县青格里河右岸。该盟游牧地在今青河、富蕴二县境内布尔根河、乌伦古河流域。清祁韵士 《皇朝藩部要略》 卷14: “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部

  • 车骑城

    即汉宕渠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渠江南岸城坝古城。《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宕渠县“故城在今渠州流江县东北,俗名车骑城”。《寰宇记》卷138渠州:宕渠县“今即流江县东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也。其

  • 重安江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为清水江别名。《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重安江在 “卫南三十里。源出苗境,两山夹岸,水深莫测,当滇、贵驿道,维舟为渡。又南入清平县 (今凯里市清平镇) 界,而为舟溪江。下流入麻

  • 浮流寨

    北宋元祐五年 (1090) 建,属沙县。即今福建永安市。明置巡司于此。景泰三年 (1452) 置永安县后,为县治。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筑,即今福建省永安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景泰三年(1452年

  • 叫抱山

    在今广西龙州县南。《明一统志》卷85龙州:叫抱山“在州城南”。

  • 朔龙山

    即化龙山。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方舆纪要》 卷67内江县: 化龙山,“ 《志》 云: 在县西二里。山极幽胜。一名朔龙山”。

  • 汉阳

    在今福建浦城县北。《史记·东越列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武帝用兵东越,故“越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越军于汉阳”,即此。

  • 七里淀

    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二十七里七里淀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沧州图:东南有七里淀。即“七里海”。

  • 双龙镇

    又作双龙城。亦名大五井子。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1913年于此置望奎设治局。1917年改为望奎县。(1)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东南部。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龙西村,人口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