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洪洞县

洪洞县

隋末改杨县置,属平阳郡。治所即今山西洪洞县。唐属晋州。《元和志》 卷12洪洞县: “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 北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南部。属临汾市。面积1853.9平方千米。人口72.6万。辖9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大槐树镇。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西周为杨侯国。春秋晋置杨氏县,治今县东南。西汉改为杨县,属河东郡。东汉因之。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后属平阳郡。西晋因之,晋末废。北魏太平真君初置禽昌县,太和中移治今临汾市。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杨县。隋义宁元年(617年)改杨县为洪洞县(即今治),属临汾郡。《元和郡县志》:洪洞县“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山西省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唐属晋州。北宋属平阳府,熙宁五年(1072年)省赵城县入洪洞县;元丰三年(1080年)又复赵城县。金属平阳府。元洪洞县属晋宁路,赵城县属霍州。明并属平阳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赵城县改属霍州,洪洞县仍属平阳府。1914年洪洞、赵城二县俱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1年属太岳区。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洪洞县、赵城县合并称洪赵县,属晋南专区。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并称洪洞县。1959年霍汾县析出。1971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临汾市。地处临汾盆地北部。汾河、洪安涧河、曲亭河、大洪峪河、三交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硫黄、石灰石、石膏、紫石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机械、焦化、化纤、陶瓷、酿酒、造纸、食品等。同蒲铁路和108、309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广胜寺、明代监狱(俗称苏三监狱)、古大槐树、坊堆遗址、永一堡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寒山寺

    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西七里枫桥镇。南朝梁天监年间始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初高僧寒山、拾得尝来此住持,故更名寒山寺。以唐代诗人张继 《枫桥夜泊》 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 句而著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

  • 鼎州

    ①唐武德元年 (618) 改凤林郡置,治所在弘农县 (即今河南灵宝市)。《寰宇记》 卷6: “因鼎湖以为名。” 辖境相当今河南西部灵宝,栾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贞观八年 (634) 废。②唐天授二年

  • 老黑山

    ①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南。清宣统《怀仁县志》卷3:老黑山“在挂牌岭西南,相距二十余里。峰头高入云霄,怪石黑如染墨。林壑之美,以此为最。山间多黑,种葠尤利。阴晴变态,风景殊佳。山麓即佟佳江”。②在今

  • 锦江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锦江山 “在龙游县北四十里。江自成都此山下瞰如带,因名。锦江山巅旧有太白亭”。

  • 辛家冲市

    即今湖北新洲县南辛冲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黄冈县:辛家冲市“在县北百里”。

  • 陈峒山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 六番招讨司

    元改碉门宣抚司置,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一说在今雅安市。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部落凡六曰:马村、苏村、金村、杨村、陇东村、西碉村、或谓六番之名始此。”明洪武六年

  • 卑陆国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天山东乾当谷 (今新疆阜康市南)。一作毕陆,字形之误也。本西域小国。疑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南。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三国时属车师后部。都城在天山

  • 延川县

    隋改文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元和志》卷3延川县:“取吐延川为名。”大业初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北

  • 安民县

    ①西魏置,属文安郡。治所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吉万县。大业初废入上县。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安民县,为西和州治。贞观二年(628)属北基州, 后属延州。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宏风县。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