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洭口

洭口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即洭水 (今连江) 合溱水 (今北江) 之口。《水经·洭水》: 洭水 “南出洭浦关,为桂水”。郦道元注: “关在中宿县。洭水出关,右合溱水,谓之洭口。” 《陈书·章昭达传》:“欧阳纥据有岭南反,诏昭达都督众军讨之。昭达倍道兼行,达于始兴。纥闻昭达奄至,恇扰不知所为,乃出顿洭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舰。”


即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连江又北江(古名溱水)之口。连江古名洭水,故名。《资治通鉴》:南朝陈太建二年(570年)欧阳纥反,“出顿洭口”,即此。明、清设巡检司于此。


猜你喜欢

  • 大盂山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水经·汝水注》:“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方舆纪要》卷51鲁山县:大盂山“在县西南七十里,西接卢氏县界。山顶并窊, 四围若城,俗呼为大团城、小团城山”。

  • 兴化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兴化路置,属福建省。治所在莆田县(今福建莆田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等市县地。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兴化路置,治所、辖境同兴化路。属福建省。1913年废

  • 勐 (猛) 混

    即勐昏。今云南勐海县南三十里勐混乡。明、清为版纳勐混驻地。傣语 “勐” 为平坝,“混” 为倒流,意即河水倒流的坝子。

  • 弘道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营道县置,为江华郡治。治所即今湖南道县。乾元元(758)为道州治。北宋复改营道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营道县置,治今湖南省道县。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属道州。

  • 卧桥

    一名握桥。在今甘肃兰州市旧城西门外。相传始建于唐代,名河厉桥。明永乐年间改建,称为卧桥(握桥)。桥下无墩,数十根长十多米、粗三十多厘米的大圆木分埋于两岸,称为卧木。卧木之下衬砌以糯米、石灰粘接的大石条

  • 寒寒寨站

    明为海西西陆路站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辽东志》 卷9海西西陆路有“寒寒寨” 站。

  • 弩卜公拉岭

    即鲁工拉山。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清一统志·西藏》 载: 弩卜公拉岭 “在达尔宗城西北三百里,为喀木、卫地之交界”。

  • 托纥臣水

    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隋书·契丹传》:“部落渐众,遂北徙逐水草,当辽西正北二百里,依托纥臣水而居。”《新唐书·地理志》 作吐护真河。

  • 平都

    ①春秋战国时巴国别都。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 后治阆中。”《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历平都,(东望)峡对丰民洲,旧巴子别都也”。东汉永元二年

  • 酒泉县

    ①隋开皇十七年 (597) 改永平县置,属甘州。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大业二年(606) 移治今张掖市,改名张掖县。②隋义宁初改福禄县置,为肃州治。治所即今甘肃酒泉市。《元和志》 卷40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