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绥州置,治所在四会县 (今广东四会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地。贞观十三年 (639) 废。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绥州置,治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市)。贞观十三年废。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绥州置,治所在四会县 (今广东四会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地。贞观十三年 (639) 废。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绥州置,治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市)。贞观十三年废。
唐乾符二年(875)建,在今四川宜宾市西二十一里。《资治通鉴》:唐乾符二年,西川节度使高骈“又筑城于戎州马湖镇,号平夷军”。胡三省注:“马湖镇, 当马湖江之要。”元于马湖部置马湖路,在夷部溪口马湖南岸
即新店镇。今山东东营市西辛店镇。
五代晋天福三年 (938) 于旧澶州城置,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四年 (939) 改为德清军。
金初升咸州置,置都统司。治所在咸平县(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天德二年 (1150) 改为咸平路。金初置,治咸州(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开原、铁岭、昌图、康平等市县地和吉林省四平
在今新疆阿合奇县西,与吉尔吉斯斯坦接界。清光绪《新疆四道志》“乌什”条:“乌鲁山在城西北七百六十里。”
金置,属东阿县。当在今山东东阿县境。古镇名。金置,确地不详,当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金史·地理志》:东平府东阿县有木仁镇,即此。
春秋随邑。在今湖北广水市境。《左传》: 桓公八年 (前704),楚子伐随,“战于速杞,随师败绩”。古邑名。春秋随邑。在今湖北省广水市境。《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楚子伐随,“战于速杞,随师败绩”
一名高黄铺。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32邹县“距越山”条下: “牙、阳二山间有高皇埠,相传汉高微时,曾潜迹于此。”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分熙秦路东部置,治所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辖境相当今秦岭以北,陕西麟游、扶风、周至及甘肃崇信、平凉等县以西,葫芦河流域以东,宁夏同心、海原二县以南地区。金末废。金大定二十
即今河南唐河县东大河屯镇。清乾隆《唐县志》卷1 《集镇》:“大河屯,县东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