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阴郡

济阴郡

①西汉建平二年 (前5) 改定陶国置,治所在定陶县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等县地。东汉属兖州。北魏属西兖州,后移治左城 (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废。隋大业初改曹州复置济阴郡,治所在济阴县 (今山东曹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成武、金乡、单县等地。唐武德初改为曹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济阴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曹州。

②东晋侨置,治所在睢陵县 (今江苏睢宁县)。南朝宋入魏,废。

③南朝宋置,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魏改济阳郡,属楚州。寻复故。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白水县。

④南朝宋侨置,属徐州。治所在睢陵县 (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南齐属北徐州。北周属西楚州。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侨置,属睢州。治所在顿丘县 (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地。后废。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以济阴国改置,治定陶县(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甘露二年(前52年)改为定陶国,后复为郡。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南至定陶县,北至濮阳地区。北魏移治左城(今山东曹县西北),辖境缩小。北齐废。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曹州为济阴郡。


猜你喜欢

  • 沭州

    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寰宇记》 卷22海州沭阳县: “大业十三年土人臧君相反于沭阳县,置沭州。唐武德四年复为沭阳县。”

  • 王朝县

    北宋淳化五年(994)升王朝场置,属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至道二年(996)改名临湘县。古县名。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王朝场置,治今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属岳州。至道二年(996年

  • 拉错土司

    一作那错、纳错。清末分格吉得玛族置。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扎曲北岸。

  • 强化三部

    元置,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清一统志·开化府》: 教化三部废长官司 “在今府治 (今文山县)。唐时强现蛮居此,元为强现三部,隶临安宣慰司,明改为长官司。《府志》: 三部: 教化、强现、牙车,三部也。司

  • 淮左

    即 “淮东”。

  • 即妹。殷邑名。今河南淇县城。《诗经·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西周初武庚及卫国相继都此。

  • ①商代都城。传有三亳: (1) 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相传汤曾居此。(2) 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北,相传诸侯于此拥戴商汤为盟主。(3) 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史记·殷本纪》:“自契至

  • 木剌山

    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新唐书·郭子仪传》:天宝八年(749),“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

  • 建安站

    元置,为水站,属全州路。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六十里湘江东岸。明改置建安驿。元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南建安。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为驿。

  • 江口县

    ①1913年改铜仁县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江口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②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江口镇(今四川平昌县)。1935年2月废。(1)旧县名。又称江阳县。川陕苏区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