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门镇

海门镇

①清康熙十九年 (1680) 置,属临海县。即今浙江台州市 (椒江区) 驻地。

②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门岛上。旧属海澄县,明置巡司于此。

③即今广西合浦县。唐咸通四年 (863),安南为南诏所陷,置行交州于此,寻复置安南都护治此。《旧唐书·懿宗纪》: 咸通六年 (865),“高骈自海门进军破蛮军,收复安南府”。即此。《宋史·地理志》廉州: “太平兴国八年,改太平军,移治海门镇。咸平元年复。”


(1)古镇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唐咸通时置行交州于此,后复置安南都护府治此。(2)今镇名。(1)在江苏省海门市西南部、海门河与圩角河交汇处。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10.3万。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设茅家镇,为海门县治。1938年以镇内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分设文成镇和武成镇,后合并为文武示范镇。1945年复名茅家镇,简称茅镇。1963年改今名。1994年起为海门市治。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有纺织、机械、建材、电子、冶金、化工、服装等厂。通启寅等公路经此。(2)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东南部。面积30.2平方千米。人口10.5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德,人口9.4万。原为海口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守御千户迁此,建海门城。1951年置海门镇,1994年撤镇设街道办事处,2000年复设镇。地处练江出海口。产稻、甘薯、柑橘等。有养殖场,养殖龙虾、对虾、鳗鱼、石斑鱼等。海门港为省内甲级渔港之一。有塑料、制绳、腰果和水产加工、造船等厂。潮海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加坑山大烟墩遗址、莲花峰、望夫石、莲花炮台、钱澳炮台。


猜你喜欢

  • 刘武七营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方舆纪要》卷48:“刘裕伐姚浤、檀道济、王镇恶,滨河带险,造大小七营,是也。”

  • 丹谷

    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水经·沁水注》:“丹水又东南流注于丹谷。”《魏书·孝庄纪》:北魏永安三年(530),“(源)子恭仍镇太行丹谷”。其后,“尔朱兆寇丹谷,……源子恭奔退”。均此。在今山西省晋城市东南

  • 大池县

    元初置,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东。至元二十二年(1285)废。古县名。元初升大池千户置,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属中庆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宜良州。至元二十二年废。

  • 栖霞县

    金天会二年 (1124) 伪齐刘豫置,属登州。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元于钦 《齐乘》 卷1 “艾山” 条下: “栖霞县本以山得名。” 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

  • 旺苍坝镇

    亦作望苍坝。即今四川旺苍县。1941年于此设旺苍设治局,1945年改为旺苍县。

  • 难溪砦

    北宋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七十里朗溪乡 (朗溪场)。

  • 女真

    亦作虑真、女直、女质、朱里真。本源于唐代之靺鞨,五代时始称女真。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东至于海。分生、熟女真两大部分。北宋末,生女真之完颜部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灭辽之后又灭北

  • 罗头山

    在今湖北巴东县东。《方舆纪要》 卷78巴东县: 罗头山 “在县东七里。滨大江,环锁江水,回顾县治。下有罗头洞”。

  • 布雅阿海苏默

    在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宝绍代苏木附近。清为内蒙古镶白旗察哈尔驻地。民国间迁驻阿拉腾打不苏(今阿拉坦嘎达苏苏木)。

  • 山头关

    明置,属三万卫。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北山头堡。明《辽东志》卷2:山头关在“三万卫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