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涧水

涧水

①在今山西洪洞县南。《水经·汾水注》:“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西南径霍山南,又西径杨县故城北。……其水西流入于汾水。” 《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涧水 “有二源,一出岳阳县安吉岭,一出岳阳县堆金里,合而西流,至洪洞县南入于汾”。

②即今河南西北部涧河。与谷水会合后,二水互为通称,或称谷水,或称涧水。《尚书·洛诰》: “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 《禹贡》: “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涧水下游即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河,但对涧水上游河段诸家说法不一: (1) 《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新安县: “ 《禹贡》 涧水在东,南入洛。” 《水经·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东南入于洛。” 指源出今河南新安县南东北流至洛阳西注入涧水之王祥河。(2) 伪孔传曰: “涧出沔 (应为渑) 池山。” 《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左会北溪,溪水北出渑池山,东南流注于谷,疑即孔安国所谓涧水也。” 即指源出今河南渑池县西之涧水,东南流会谷水。(3) 《水经·涧水注》: “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 水源出今河南新安县东北,东南流至洛阳市西北与古谷水 (今涧河) 合流入洛。

③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明史·地理志》 茗盈州: “南有观音岩,涧水出焉,下流入于丽江。” 《清一统志 ·太平府》: 涧水 “在茗盈土州南。源出观音岩,过岩穿洞,直抵州南。又有三小涧水出山谷间,亦至州前合流,入养利州界。其水狭小,石岩层叠,不通舟楫”。


古水名。(1)即今河南省中部洛河支流涧河。(2)《尚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尚书·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所指下游即今洛阳市西洛水支流涧河的一段,上游各家解释不一:一说指今源出新安县南东北至洛阳市西注入涧河的王祥河;一说即今源出渑池县的涧河;一说即离山水,源出今新安县东北,下游入于今涧河。


猜你喜欢

  • 蜀束水

    即今吉林永吉县北境松花江支流团山子河。《金史· 欢都传》: “初,乌扎萨部有美女名罢敌悔,青岭东混同江蜀束水人掠而去。” 即此。

  • 江头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镇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永从县:江头山在“县西五里”。

  • 羊房堡

    ①明成化元年(1465)筑,在今河北宣化县北四十里羊坊堡。《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羊房堡“在青边口西南,距边十里,接壤张家口,西为中路尽界,……虽重冈为险,而何家堰镇、镇口诸处皆敌经也”。②明置,

  • 宁静县

    1912年置,属四川昌都府,后划归川边特别区。1939年后属西康省。驻江卡(今西藏芒康县西)。后设江卡宗。旧县名。1912年由江卡委员辖地改置,治江卡(今西藏芒康县嘎托)。1950年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

  • 老鹰岩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方舆纪要》卷90桐庐县:老鹰岩“在县西四十里。岩际有路,沿江险峻”。

  • 留守营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南二十五里留守营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抚宁县图: 南有留守营。

  • 温水

    ①又名温河。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五十里。《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温河 “源出口外孤石峪,旁有温泉堡,裂头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西曰汤河,

  • 回中宫

    秦筑,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前220),“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汉书·匈奴传》: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烧回中宫,侯骑至

  • 谷罗镇

    金置,属河阳县。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

  • 遏虎城

    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关镇西北。《方舆纪要》卷29和州: “遏虎城在州西。《元和志》: 历阳西有遏虎城。晋王导筑以遏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