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厅
清道光十二年 (1832) 改淅川县置,属南阳府。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1913年改为淅川县。1961年移治今淅川县 (城关镇)。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淅川县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老城,属南阳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为直隶厅。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淅川县地。属河南省。1913年废厅改为淅川县。
清道光十二年 (1832) 改淅川县置,属南阳府。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1913年改为淅川县。1961年移治今淅川县 (城关镇)。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淅川县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老城,属南阳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为直隶厅。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淅川县地。属河南省。1913年废厅改为淅川县。
①亦名大信港。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东梁山南大信镇。《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孝建元年 (454),“豫州刺史王玄谟舟师顿梁山洲内,东西两岸为郤月城,营栅甚固。……抚军柳元景据姑孰为大统,偏师郑琨、武念戍南
从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南峄城)南台儿庄,向南至赵墩(今江苏邳县西)。长30.3公里。为陇海路支线枣台线的延长线。1933年动工修建, 1935年建成。
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人攻白环堡,破之”。即此。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尚书·序》:“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史记·殷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现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于此。又作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一名安乐镇。即今河南郏县北安良镇。明正德《汝州志》卷1:郏县有安良店。
一名三舍堡。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一百十七里黄龙乡(三舍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三舍者,去(松潘)卫城九十里而遥也,为小河适中地,有把守指挥一员,管辖上至望山,下至四
在今浙江龙泉市城南九十里硫华山下。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时渐著名,至南宋和元代, 已成为庞大的青瓷窑系。窑场广布于处州,以大窑瓷业最盛,所产青瓷质量最好,俗名“哥窑”、“弟窑”等。1962年在大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二十里罗团。据《方舆纪要》 卷121引 《边略》 说,由 “五开卫军防戍”。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乡小刘寨村西南。为西汉王朝收藏典籍之所。《三辅黄图》卷6:“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又引《三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