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安府

淮安府

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 朱元璋改淮安路置,后属南京。治所在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盐城、淮安、洪泽等县市以北,睢宁、邳州以东,赣榆以南,东至海。清属江苏省,辖境缩小。1912年废。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淮安路置,治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属南京。清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阴市及淮安、阜宁、盐城、涟水、泗阳、淮阴、射阳、洪泽、建湖、滨海等市县地。1912年废。


猜你喜欢

  • 绿杨桥

    在今湖北浠水县东一里。宋苏轼有 《绿杨桥词》 序。

  • 田公堤

    在今江西星子县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 田公堤“在府治南一里。万历二十一年,以石堤迤东一带湖水荡啮,渐及城址,郡守田琯因筑石堤长数百丈以卫之。民因谓之田公堤”。

  • 汾西郡

    东魏置,属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山西汾西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隋开皇初废。北齐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汾市。隋开皇初省。

  • 牟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二十里。北齐并入博城县。古县名。西汉以春秋牟国置,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属泰山郡。至东魏因之。《晋书·羊祜传》:“诏以泰山之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

  • 木索甸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八十里大勐宋。元属大连路。

  • 白龙桥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方舆纪要》卷24吴江县:白龙桥在“县南十二里。跨白龙港,西泄太湖之水,东经运河, 又东潴为湖荡,东北入白蚬江”。

  • 昭德县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识臼县置,属临翼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五年 (746) 属昭德郡。乾元元年 (758) 属真州。后废。②唐宝应二年 (763) 析分水县置,属睦州。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县西

  • 曹家堡

    在今江苏如皋市北。《方舆纪要》 卷23如皋县: “曹家堡在县北。又东北有潘庄,皆嘉靖中官军败倭贼处。”

  • 台州

    金贞祐四年(1216)升五台县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五台县。元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五台县。

  • 骆谷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与汉中之间交通要道。《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正始五年 (244),“爽乃西至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元帝纪》: 景元四年 (263),“又命镇西将